“凝佇晴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凝佇晴空”全詩
簇新亭沼。
分付還他了。
凝佇晴空,一抹天邊鳥。
嗟潦倒。
去多來少。
莫問鐘昏曉。
分類: 點絳唇
作者簡介(吳潛)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點絳唇(己未三月末浣木香亭賦)》吳潛 翻譯、賞析和詩意
《點絳唇(己未三月末浣木香亭賦)》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吳潛。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岸邊停泊著一只小船,江南有個人已經年老。
新建的亭子邊有一片清澈的池塘,他交代完事后離開了。
他凝視著晴朗的天空,一道鳥影劃過天際。他嘆息自己的窮困。
去的多了,回來的少了。不要問我鐘聲何時敲響。
詩意: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江南景色和一個年老的人的遭遇,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人生變遷的思考。詩中的小船和亭子都是江南地區常見的景物,它們象征著歲月的流逝和人們的歸宿。年老的人已經歷了很多離別和歸來,他凝視著藍天和飛鳥,感嘆自己的困境和悲苦。最后的一句話則表達了對時光匆匆流逝的無奈,鐘聲的敲響成為了對光陰流逝的提醒。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江南地區的景色和一個年老人的心境,通過景物和人物的對比,展現了時光變遷和人生的無常。作者運用了自然景物和人物的形象,將個人的遭遇與大自然的變化相結合,表達了對時光流逝和生命短暫的感慨。整首詩詞情感沉郁,給人以深沉的思考和回味。同時,作者巧妙地運用了象征手法,將小船和亭子等景物賦予了更深層次的意義,使詩詞更加富有內涵和哲理。這首詩詞展示了吳潛細膩的描寫技巧和對人生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值得品味和欣賞的作品。
“凝佇晴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iǎn jiàng chún jǐ wèi sān yuè mò huàn mù xiāng tíng fù
點絳唇(己未三月末浣木香亭賦)
àn yǐ piān zhōu, jiāng nán yǒu gè rén guī lǎo.
岸艤扁舟,江南有個人歸老。
cù xīn tíng zhǎo.
簇新亭沼。
fēn fù hái tā le.
分付還他了。
níng zhù qíng kōng, yī mǒ tiān biān niǎo.
凝佇晴空,一抹天邊鳥。
jiē liáo dǎo.
嗟潦倒。
qù duō lái shǎo.
去多來少。
mò wèn zhōng hūn xiǎo.
莫問鐘昏曉。
“凝佇晴空”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仄韻) 去聲一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