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龍頭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蛟龍頭角”全詩
施呈精妙處,解幻出、蛟龍頭角。
誰知鮑老從旁笑,更郭郎、搖手消薄。
歧路難準托。
田稻熟、只宜村落。
作者簡介(吳潛)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秋夜雨(依韻戲賦傀儡)》吳潛 翻譯、賞析和詩意
《秋夜雨(依韻戲賦傀儡)》是宋代吳潛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腰棚傀儡曾懸索,
粗瞞憑一層幕。
施呈精妙處,
解幻出、蛟龍頭角。
誰知鮑老從旁笑,
更郭郎、搖手消薄。
歧路難準托。
田稻熟、只宜村落。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一個在秋夜雨中觀看傀儡表演的場景。傀儡原本懸掛在腰棚上,用一層薄幕掩蓋,以掩飾其粗糙的制作。然而,在表演的巧妙之處,傀儡仿佛幻化出了栩栩如生的蛟龍形象。詩中提到鮑老和郭郎,他們在旁邊觀看傀儡表演,不禁發笑并搖手表示嘲笑。最后兩句表達了在復雜的人生道路上,很難找到準確的依靠,而只有宜于寧靜的鄉村。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傀儡表演的描寫,抒發了作者對藝術的贊美和對人生的思考。傀儡作為戲劇藝術的一種形式,通過巧妙的操控和表演,能夠創造出生動的形象,令人產生錯覺。這也暗喻了藝術的力量和想象的魅力。然而,詩中提到的鮑老和郭郎的嘲笑,則可能象征著現實生活中對藝術的輕視和嘲諷,暗示了藝術家面臨的困境和挑戰。
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對人生道路的思考。作者認為在復雜的世界中,很難找到明確的方向和依靠,而只有返璞歸真、寧靜的鄉村生活才是真正適合人們的。這種對鄉村的贊美,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對閑適寧靜生活的向往。
總體而言,這首詩通過對傀儡表演和鄉村生活的描寫,抒發了作者對藝術的贊美和對紛繁世事的思考,表達了對寧靜和簡樸生活的向往。
“蛟龍頭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yè yǔ yī yùn xì fù kuǐ lěi
秋夜雨(依韻戲賦傀儡)
yāo péng kuǐ lěi céng xuán suǒ, cū mán píng yī céng mù.
腰棚傀儡曾懸索,粗瞞憑一層幕。
shī chéng jīng miào chù, jiě huàn chū jiāo lóng tóu jiǎo.
施呈精妙處,解幻出、蛟龍頭角。
shéi zhī bào lǎo cóng páng xiào, gèng guō láng yáo shǒu xiāo báo.
誰知鮑老從旁笑,更郭郎、搖手消薄。
qí lù nán zhǔn tuō.
歧路難準托。
tián dào shú zhǐ yí cūn luò.
田稻熟、只宜村落。
“蛟龍頭角”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三覺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