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與叢桂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幸與叢桂花”全詩
幸與叢桂花,窗前向秋月。
分類:
作者簡介(王維)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山茱萸》王維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山茱萸》是唐代詩人王維創作的一首短詩,下面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山茱萸子下開,
清香寒更發。
幸與叢桂花,
窗前向秋月。
詩意:
這首詩以山茱萸為描寫對象,通過描繪山茱萸的開放、香氣的散發以及與叢桂花、秋月的相遇,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萬物美好形態和時節交替的贊美之情。
賞析:
王維以簡約的詩線描繪了山茱萸的景象,給人以一種淡雅的感覺。首句“山茱萸子下開”,生動地描繪了山茱萸的花朵掛在樹上的場景。接下來一句“清香寒更發”,通過對香氣的描寫,營造出了寒冷時節山茱萸香氣更加濃郁的意境。第三句“幸與叢桂花”,將山茱萸與桂花并列,一方面突出了山茱萸獨特的美麗,另一方面也暗示了仲秋時節桂花的芬芳。最后一句“窗前向秋月”,以窗前秋月為背景,使詩句增添了一絲詩意和禪意。整首詩以靜態的描寫方式,將構成自然美的元素巧妙地結合起來,營造出一種靜美的意境。
這首詩以山茱萸為主題,展示了王維以及唐代詩人常用的“物我交融”的創作思維。詩中所描繪的山茱萸,既是客觀存在的自然景物,也具備了詩人自身的感知、感情和思考。通過詩中的山茱萸與桂花、秋月的相映成趣,王維以一種優美、清新的方式表達了對大自然的歌頌和對人生的思考。
“幸與叢桂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ān zhū yú
山茱萸
zhū shí shān xià kāi, qīng xiāng hán gèng fā.
朱實山下開,清香寒更發。
xìng yǔ cóng guì huā, chuāng qián xiàng qiū yuè.
幸與叢桂花,窗前向秋月。
“幸與叢桂花”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