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夕見寒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日夕見寒山”全詩
不知深林事,但有麏麚跡。
分類:
作者簡介(裴迪)

裴迪(716-?),唐代詩人,河東(今山西)人。官蜀州刺史及尚書省郎。其一生以詩文見稱,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之一。與大詩人王維、杜甫關系密切。早年與“詩佛”王維過從甚密,晚年居輞川、終南山,兩人來往更為頻繁,故其詩多是與王維的唱和應酬之作。“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諼。倚仗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這首號稱“詩中有畫”的詩篇就是閑居輞川時王維答贈裴迪的。受王維的影響,裴迪的詩大多為五絕,描寫的也常是幽寂的景色,大抵和王維山水詩相近。
《輞川集二十首·鹿柴》裴迪 翻譯、賞析和詩意
《輞川集二十首·鹿柴》是唐代詩人裴迪的作品,詩中描述了寒山中鹿的足跡,表達了作者的游山尋幽之情。
中文譯文:
每日黃昏望見寒山,便自愿成為獨自游山的客人。
不知道深山里發生的事情,只觀察到鹿的印跡。
詩意解析:
這首詩從寒山中的鹿的足跡入手,凸顯了作者的游山尋幽之情。作者每天黃昏時分都能看見寒山,借此表達了他熱愛自然、向往自由的心境。作者自愿成為寒山中獨自游山的客人,進一步體現了他對自由、獨立的追求。然而,作者坦承自己對深山的了解不深,只能通過觀察鹿的印跡來感知山林的神秘和生機。
賞析:
這首詩既展示了唐代人文景觀的魅力,又反映了作者對自然的熱愛和對自由的向往。詩的語言簡練,結構嚴謹。通過寒山中的鹿的足跡,詩人將自己與自然的聯系表現得淋漓盡致。同時,詩中的“寒山”也具有隱喻的意義,寄托了作者對世俗的離開,追求內心的自由和寧靜。整首詩抒發了詩人追求自由、追求內心不受世俗羈絆的情感,具有深遠的思想內涵和藝術境界。
“日夕見寒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ǎng chuān jí èr shí shǒu lù chái
輞川集二十首·鹿柴
rì xī jiàn hán shān, biàn wèi dú wǎng kè.
日夕見寒山,便為獨往客。
bù zhī shēn lín shì, dàn yǒu jūn jiā jī.
不知深林事,但有麏麚跡。
“日夕見寒山”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