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從五岳三光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申從五岳三光出”全詩
攜月下天來。
初平家看青羊石,滕王閣醉綠螺杯。
試鳴琴,花蕩漾,玉崔嵬。
前十日、鵲橋飛寶革空。
后一月、兔奩開玉鏡。
秋色凈,夜徘徊。
申從五岳三光出,亥將二首六身排。
問何其,餐沆瀣,燕蓬萊。
作者簡介(方岳)

方岳(1199~1262),南宋詩人、詞人。字巨山,號秋崖。祁門(今屬安徽)人。紹定五年(1232)進士,授淮東安撫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趙葵淮南幕中參議官。后調知南康軍。后因觸犯湖廣總領賈似道,被移治邵武軍。后知袁州,因得罪權貴丁大全,被彈劾罷官。后復被起用知撫州,又因與賈似道的舊嫌而取消任命。
《最高樓(壽黃宰七月十六日)》方岳 翻譯、賞析和詩意
《最高樓(壽黃宰七月十六日)》是宋代方岳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朝元了,萬鶴放班回。
黃昏時分,成千上萬只仙鶴在天空中飛翔回歸。
攜月下天來。
帶著月亮一同來到人間。
初平家看青羊石,滕王閣醉綠螺杯。
初平家庭欣賞著青羊石的美景,滕王閣里人們舉杯暢飲,杯中的酒呈現出綠色,像是螺殼一般。
試鳴琴,花蕩漾,玉崔嵬。
試著彈奏琴,音樂聲如花一般綻放,宛如玉崔嵬(高聳的山峰)。
前十日、鵲橋飛寶革空。
十天前,鵲橋搭建起來,寶革(指牽牛星)在空中飛行。
后一月、兔奩開玉鏡。
一個月后,兔奩(指嫦娥)打開了玉鏡。
秋色凈,夜徘徊。
秋天的景色清澈明亮,夜晚徘徊不定。
申從五岳三光出,亥將二首六身排。
申時從五岳山中出現了三個光芒,亥時候出現了兩個身影,共六個身軀。
問何其,餐沆瀣,燕蓬萊。
問這是什么情況,看上去猶如餐食著糟粕,仿佛在燕蓬萊(仙境)一般。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形象生動的語言描繪了一幅仙境般的畫面。詩人以細膩的筆觸,將自然景物、人物和神話傳說融合在一起,展現了壯麗的景色和神奇的氛圍。
詩詞開篇,描繪了萬鶴飛翔的場景,給人一種大自然的壯麗景象和祥和的氣氛。接著,詩人描述了人們在青羊石和滕王閣欣賞美景、飲酒作樂的情景,通過琴音、花蕩漾的描繪,呈現出一種宴會的熱鬧氛圍。
詩詞中出現了鵲橋和兔奩等神話元素,這些元素來自于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牽牛星和嫦娥傳說,增添了神秘和浪漫的色彩。同時,詩中還出現了五岳山和申亥時的描繪,表達了一種仙境般的氛圍和超凡脫俗的感覺。
整首詩詞以意象豐富、描繪細膩的語言,營造出一種超凡脫俗、神秘奇幻的仙境氛圍。通過詩人的描寫,讀者仿佛進入了一個充滿詩意和幻想的世界,感受到了詩人對自然、神話和人文的獨特感悟。這首詩詞展示了方岳對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對仙境般存在的向往,同時也體現了對傳統文化和神話故事的熟悉和喜愛。
通過欣賞這首詩詞,讀者可以感受到方岳豐富的想象力和獨特的表達方式。詩詞中融合了自然景觀、人物形象和神話傳說,形成了一幅絢麗多彩的畫面,給人以美的享受和心靈的愉悅。整首詩詞流暢自然,用詞精準,給人以美好、神秘和超越現實的感覺,展示了方岳深厚的詩歌才華和對美的獨特理解。
總之,這首詩詞《最高樓(壽黃宰七月十六日)》通過形象的描繪和豐富的意象,展現了方岳對于仙境般存在和美好事物的追求。讀者在欣賞這首詩詞時,可以感受到其中蘊含的美的力量和對傳統文化的敬仰,同時也可以沉浸于這幅壯麗、神奇的畫面中,領略詩人獨特的詩意和想象力。
“申從五岳三光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uì gāo lóu shòu huáng zǎi qī yuè shí liù rì
最高樓(壽黃宰七月十六日)
cháo yuán le, wàn hè fàng bān huí.
朝元了,萬鶴放班回。
xié yuè xià tiān lái.
攜月下天來。
chū píng jiā kàn qīng yáng shí, téng wáng gé zuì lǜ luó bēi.
初平家看青羊石,滕王閣醉綠螺杯。
shì míng qín, huā dàng yàng, yù cuī wéi.
試鳴琴,花蕩漾,玉崔嵬。
qián shí rì què qiáo fēi bǎo gé kōng.
前十日、鵲橋飛寶革空。
hòu yī yuè tù lián kāi yù jìng.
后一月、兔奩開玉鏡。
qiū sè jìng, yè pái huái.
秋色凈,夜徘徊。
shēn cóng wǔ yuè sān guāng chū, hài jiāng èr shǒu liù shēn pái.
申從五岳三光出,亥將二首六身排。
wèn hé qí, cān hàng xiè, yàn péng lái.
問何其,餐沆瀣,燕蓬萊。
“申從五岳三光出”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四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