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掬微涼”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半掬微涼”全詩
艷拂潮妝,澹凝冰靨,別翻翠池花浪。
過數點斜陽雨,啼綃粉痕冷。
宛相向。
指汀洲、素云飛過,清麝洗、玉井曉霞佩響。
寸藕折長絲,笑何郎、心似春蕩。
半掬微涼,聽嬌蟬、聲度菱唱。
伴鴛鴦秋夢,酒醒月斜輕帳。
作者簡介(吳文英)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吳氏。與賈似道友善。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量豐沃,風格雅致,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后世品評卻甚有爭論。
法曲獻仙音·秋晚紅白蓮注釋
①斷綠衰紅:一本作“斷紅衰白”。②潮:一本作“朝”。
③宛相向:一本以此三字作上片結句。
④笑何郎、心似春蕩:一本作“何郎心、似春風蕩”。
⑤聽嬌蟬、聲度菱唱:一本作“嬌蟬聲、遠度菱唱”。
法曲獻仙音·秋晚紅白蓮鑒賞
“法曲獻仙音”,又名“越女鏡心”、“獻仙音”。陳旸《樂書》:“法曲興于唐,其聲始出清商部,比正律差四律,有鐃、鈸、鐘、磬之音。《獻仙音》其一也。”又云:“圣朝法曲樂器,有琵琶、五弦箏、箜篌、笙笛、觱篥、方響、拍板,其曲所存,不過道調望瀛,小石獻仙音而已。其余皆不復見矣。”《樂章集》、《清真集》并入“小石調”,《白石道人歌曲》入“大石調”。周、姜兩家句豆大體相同。九十二字,前片八句三仄韻,后片九句五仄韻。前片結尾是以一去聲字領下五言兩句,后片結尾是以一去聲字領下四言一句、六言一句,周、姜全同。
“風拍”三句。開頭兩句對仗。此言深秋時節,江湖上生長著的荷花,被風浪摧打得葉斷梗折、花瓣零落,一派蕭瑟之景。“艷拂”三句,言放在室中的盆栽荷花卻仍舊生氣勃勃,紅白蓮花隨著金風在水盆上起伏不停。以此與上三句的江湖上荷花作比,并切入題意。“過數點”兩句,言隨著夕陽的折射,空中飄來幾點雨絲。此種意境與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詞中的“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異曲同工,都寫出了秋天的氣候變化。雨絲掛在紅白蓮花上,使詞人覺得蓮花也在為秋盡冬臨而流淚悲哀。
“宛相向”三句,述清晨蓮花。言清晨,當玉井星墜向西邊,彩霞從東方閃現之時,紅白蓮花隨著微風發出颯颯的響聲,并散發出濃郁的香氣。它們相對而玉立,仿佛兩個嬌女子在喁喁而語,并指點著說:“你看,你看,有一朵白云已經飛過了那遠處小島的上空。”“玉井”,即參星下四小星名。“寸藕”兩句。言盆栽荷花的藕根雖短,但是如果折斷它,那未其藕絲是抽扯不絕的,這就是“藕斷絲連”啊。詞人由此又聯想到自己與愛人雖也是分隔兩地,但心常思之也。“何郎”,即三國時的何遜,人稱粉面何郎。這里借代詞人自己。“半掬”兩句。“掬”,離也。此言紅白蓮若即若連,似乎也感受到深秋的微涼,再聽見寒蟬凄切,仿佛正在歌著《菱唱》曲,使寒意更加濃厚。“伴鴛鴦”兩句,言盆栽的紅白蓮像鴛鴦般雙宿水上,詞人對花飲酒,自是一大雅事也。可是他偏不寫飲酒,而是寫酒醒后才發覺人已在床上,時候也不早了。這一曲筆,道出此詞其實是詞人的追憶之作也。
全詞以擬人手法,寫活了紅白雙蓮,并襯以詞人自己的聯想,寫花即寫人也。
“半掬微涼”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ǎ qǔ xiàn xiān yīn qiū wǎn hóng bái lián
法曲獻仙音·秋晚紅白蓮
fēng pāi bō jīng, lù líng qiū jué, duàn lǜ shuāi hóng jiāng shàng.
風拍波驚,露零秋覺,斷綠衰紅江上。
yàn fú cháo zhuāng, dàn níng bīng yè, bié fān cuì chí huā làng.
艷拂潮妝,澹凝冰靨,別翻翠池花浪。
guò shǔ diǎn xié yáng yǔ, tí xiāo fěn hén lěng.
過數點斜陽雨,啼綃粉痕冷。
wǎn xiāng xiàng.
宛相向。
zhǐ tīng zhōu sù yún fēi guò, qīng shè xǐ yù jǐng xiǎo xiá pèi xiǎng.
指汀洲、素云飛過,清麝洗、玉井曉霞佩響。
cùn ǒu zhé zhǎng sī, xiào hé láng xīn shì chūn dàng.
寸藕折長絲,笑何郎、心似春蕩。
bàn jū wēi liáng, tīng jiāo chán shēng dù líng chàng.
半掬微涼,聽嬌蟬、聲度菱唱。
bàn yuān yāng qiū mèng, jiǔ xǐng yuè xié qīng zhàng.
伴鴛鴦秋夢,酒醒月斜輕帳。
“半掬微涼”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