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屏暖翠”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螺屏暖翠”全詩
正霧卷暮色,星河浮霽。
路幕遞香,街馬沖塵東風細。
梅槎凌海橫鰲背。
倩穩載、蓬萊云氣。
寶階斜轉,冰娥素影,夜清如水。
應記。
千秋化鶴,舊華表、認得山川猶是。
暗解繡囊,爭擲金錢游人醉。
笙歌曉度晴霞外。
又上苑、春生一葦。
便教接宴鶯花,萬紅鏡里。
作者簡介(吳文英)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吳氏。與賈似道友善。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量豐沃,風格雅致,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后世品評卻甚有爭論。
絳都春·題蓬萊閣燈屏創作背景
“蓬萊閣”,在紹興市內。《會稽續志》:“蓬萊閣在州治設廳之后,臥龍山下。吳越王錢鏐建。”是當地的一處登臨勝地。“履翁”,即吳潛。吳潛在公元1249年(淳祐九年)后,赴越州(紹興)為浙樂安撫使,故稱之“帥越”。此詞應也作于是年。稱“燈屏”,其時應在這年元宵前后。云履翁,可知夢窗此時尚未進入吳潛幕。故以“履翁”稱吳潛,以明上下輩的年齡差異。
作者另一首詞《浣溪沙·仲冬望后出迓履翁舟中即興》,觀詞題意,與這首詞所說的時間(元宵前后)、歡迎宴的地點:舟上設宴(“接宴”)皆相吻合,可見兩首詞作于同一時間。
絳都春·題蓬萊閣燈屏鑒賞
《絳都春》,《夢窗詞集》入“仙呂調”。雙調,一百字,上下片各六仄韻。第二句第一字是領格,宜用去聲字。此調《夢窗詞集》共收六首,但因句逗上下片都不盡相同。所以各詞句數有些差異。大致可分為,上下各九句,一格;上片十句,下片九句一格;上下片各十句一格共三個格。一般以上片十句,下片九句的為正格。
“螺屏”三句,敘述觀賞燈屏及點明時間。此言蓬萊閣中的燈屏用翠綠色的螺鈿鑲嵌而成,當暮靄沉沉,晴空中星河閃爍之時,燈屏中就會點燃燭光,用以招徠人們前去觀賞。“路幕”四句,描述燈屏中的風景。此言燈屏上畫著路障屏幕,有人正在供香相迎;又有一隊開路的馬隊,塵土蔽空順風而來。而畫中的蓬萊閣好像就是海上仙山浮載在鰲背上一般,景色美妙而且仙氣飄逸。四句也從暗中點出了“履翁帥越”之意。“寶階”三句,述閣外的夜景。此言天上的北斗星像傾斜的街階一樣開始向西傾轉,月光明亮,夜空中清靜如水。上片描述屏中畫景及記述閣外的夜景。
“應記”三句,舊地重游。“千秋”兩句,化用漢丁令威學道,化鶴歸遼東的故事,事見《搜神后記》“漢丁令威學道于靈虛山。后化鶴歸遼,徘徊空中而言:‘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壘壘?’遂高沖上天”。此處是說:雖然我離開這里像丁令威離開故鄉那樣已有多年,但是現在再到這兒舊地重游,我還是應該記得舊時山水的大致面目。“暗解”四句,憶及舊事。此處是說:記得從前我有一回曾與人一起游春,并且笙歌歡宴達旦至醉;有一次還暗地里解開繡花囊,取出一枚金錢來卜取吉兇禍福呢。“又上苑”三句,述眼前景色。“上苑”,即皇宮的上林苑。這里泛指越州的貴族花園。“一葦”,用達摩“一葦渡江”典故,這里借代小舟。此處是說:如今我們又來到了以前曾經游玩過的一處貴族花園中,并且在園中的舟上設宴為履翁洗塵接風,酒宴處的四周景色仿佛處在萬花似錦的畫鏡里一樣。下片追憶舊事,并照應“履翁帥越”詞題。
“螺屏暖翠”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àng dōu chūn tí péng lái gé dēng píng
絳都春·題蓬萊閣燈屏
luó píng nuǎn cuì.
螺屏暖翠。
zhèng wù juǎn mù sè, xīng hé fú jì.
正霧卷暮色,星河浮霽。
lù mù dì xiāng, jiē mǎ chōng chén dōng fēng xì.
路幕遞香,街馬沖塵東風細。
méi chá líng hǎi héng áo bèi.
梅槎凌海橫鰲背。
qiàn wěn zài péng lái yún qì.
倩穩載、蓬萊云氣。
bǎo jiē xié zhuǎn, bīng é sù yǐng, yè qīng rú shuǐ.
寶階斜轉,冰娥素影,夜清如水。
yīng jì.
應記。
qiān qiū huà hè, jiù huá biǎo rèn de shān chuān yóu shì.
千秋化鶴,舊華表、認得山川猶是。
àn jiě xiù náng, zhēng zhì jīn qián yóu rén zuì.
暗解繡囊,爭擲金錢游人醉。
shēng gē xiǎo dù qíng xiá wài.
笙歌曉度晴霞外。
yòu shàng yuàn chūn shēng yī wěi.
又上苑、春生一葦。
biàn jiào jiē yàn yīng huā, wàn hóng jìng lǐ.
便教接宴鶯花,萬紅鏡里。
“螺屏暖翠”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