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咽風前柔櫓”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鳴咽風前柔櫓”全詩
一片密陰疏雨。
潮帶舊愁生暮。
曾折垂楊處。
桃根桃葉當時渡。
鳴咽風前柔櫓。
燕子不留春住。
空寄離檣語。
作者簡介(吳文英)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吳氏。與賈似道友善。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量豐沃,風格雅致,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后世品評卻甚有爭論。
桃源憶故人·越山青斷西陵浦鑒賞
《桃源憶故人》,詞牌名。《詞譜》:“一名《虞美人影》,張先詞或名《胡搗練》,陸游詞名《桃園憶故人》,趙鼎詞名《醉桃園》,韓淲詞有‘杏花風里東風峭’句,故名《杏花風》。”雙調,四十八字,上下片各四句四仄韻。
此詞系憶蘇姬。它與《齊天樂·煙波桃葉西陵路》,一為憶蘇州去妾,一為懷杭城亡妾。兩詞可互相參閱。
“越山”兩句,述越中風景。“西陵浦”,即西陵渡。此言詞人由吳至越地,眼中越山青青,陰風凄雨,隔斷了詞人遙望當年兩人分別之處——西陵浦。“潮帶”兩句,憶舊日離別。“潮”,指錢江潮。《齊天樂·煙波桃葉西陵路》中有“煙波桃葉西陵路,十年斷魂潮尾”,講的也是西陵地處錢江潮的余波。此言西陵地處錢江潮尾,暮色中江潮起,阻住了行舟的航速,由此詞人想道:當年我不也是在這兒折柳贈別,勸阻你離別嗎?但終于你還是離我而去,使我離愁之恨一直延續至今。上片寫作者觸景生情。
“桃根”兩句,借典寄愁。“桃根桃葉”句,化用王獻之《桃葉歌》典故。“桃葉”,系晉王獻之妾。王有《桃葉歌》:“桃葉復桃葉,渡江不用楫。”這里借喻與去妾分別。此處是說:這里正是當年兩人分離的渡口,所以今天舊地重游,聽到傳入耳中的船槳聲,也覺得它似在為兩人的分離而嗚咽哀傷。“燕子”兩句,借物寄愁。言詞人見燕子在即將啟程的船桅上呢喃不停,似乎牢騷滿腹地埋怨,留不住這美好的春色,也留不住帆檣的啟行。真是好景難住,人難永聚,兩地相思意,千言萬語訴說不盡。這燕子呢喃之語,似乎還在向詞人訴說去姬寄來的言語,可惜這些言語終究難解詞人的相思心結。疑姬去之后的信來訴說其苦衷,所以有此一說。下片借景抒情,寄托愁思。
“鳴咽風前柔櫓”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áo yuán yì gù rén
桃源憶故人
yuè shān qīng duàn xī líng pǔ.
越山青斷西陵浦。
yī piàn mì yīn shū yǔ.
一片密陰疏雨。
cháo dài jiù chóu shēng mù.
潮帶舊愁生暮。
céng zhé chuí yáng chù.
曾折垂楊處。
táo gēn táo yè dāng shí dù.
桃根桃葉當時渡。
míng yàn fēng qián róu lǔ.
鳴咽風前柔櫓。
yàn zi bù liú chūn zhù.
燕子不留春住。
kōng jì lí qiáng yǔ.
空寄離檣語。
“鳴咽風前柔櫓”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