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道兒癡直是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向道兒癡直是癡”全詩
處處開尊亦不辭。
梨栗又空醅又盡,方知。
舊日驪駒勸客歸。
歸路月相隨。
兒子門生個個遲。
坐久不知無可待,堪疑。
向道兒癡直是癡。
分類: 南鄉子
作者簡介(劉辰翁)

劉辰翁(1233.2.4—1297.2.12),字會孟,別號須溪。廬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縣梅塘鄉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愛國詩人。 景定三年(1262)登進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學創作和文學批評活動,為后人留下了可貴的豐厚文化遺產,遺著由子劉將孫編為《須溪先生全集》,《宋史·藝文志》著錄為一百卷,已佚。
《南鄉子(即席紀游)》劉辰翁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南鄉子(即席紀游)》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劉辰翁。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離開家鄉就像欣賞花朵的遷移,
每個地方都開滿酒壇,也從不辭行。
梨和栗子既然都被空醅和空盡,
才知道過去驪駒勸客人歸。
回程的路上,月亮相隨著我們。
兒子們和門生們一個個都遲遲不歸。
長時間坐著,不知道有什么可等待的,
不禁產生疑慮,懷疑這些年輕人是不是癡癡傻傻的。
詩意和賞析:
《南鄉子(即席紀游)》是一首描寫離鄉之游的詩詞。詩人離開家鄉,感觸頗深,他將自己離鄉的心情比喻為賞花的遷移,意味著他對于離開家鄉的感受就像是離開了美麗的花園一樣。詩中提到,每到一個地方,都能看到酒壇的開啟,這反映了游子的心態,他在外地尋找安慰和慰藉,用酒來解愁。同時,他也表達了對于家鄉的思念之情,因為他知道梨和栗子已經被消耗殆盡,這象征著他離開家鄉已經有一段時間了。
詩中還有一個主題是歸鄉的勸導。詩人提到過去的驪駒曾勸說過客人歸鄉,這是對于歸鄉的美好向往和渴望。而詩人自己也在回程的路上,月亮陪伴著他,給予他一種安慰和指引,使他更加期待回到家鄉。
然而,詩中也表達了詩人對于兒子和門生們的失望。詩人發現他們一個個都遲遲不歸,坐久了也不知道有什么可等待的,這引起了他的懷疑和疑慮。他用“堪疑”來形容自己對于這些年輕人的評價,認為他們癡癡傻傻,沒有明確的目標和追求。
整首詩以離鄉之游為背景,描繪了詩人對于離鄉和歸鄉的復雜情感。離鄉讓他感到無依無靠,而歸鄉帶給他希望和期待。與此同時,他對于家人和門生們的失望也體現了他對于社會現象的批判和思考。這首詩詞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離鄉的痛苦、歸鄉的渴望以及對于時代風貌的思考,展現了詩人對于生活的感悟和對于理想的追求。
“向道兒癡直是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nán xiāng zǐ jí xí jì yóu
南鄉子(即席紀游)
qù shì shǎng huā yí.
去似賞花移。
chǔ chù kāi zūn yì bù cí.
處處開尊亦不辭。
lí lì yòu kōng pēi yòu jǐn, fāng zhī.
梨栗又空醅又盡,方知。
jiù rì lí jū quàn kè guī.
舊日驪駒勸客歸。
guī lù yuè xiàng suí.
歸路月相隨。
ér zi mén shēng gè gè chí.
兒子門生個個遲。
zuò jiǔ bù zhī wú kě dài, kān yí.
坐久不知無可待,堪疑。
xiàng dào ér chī zhí shì chī.
向道兒癡直是癡。
“向道兒癡直是癡”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