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殺牡丹正午”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笑殺牡丹正午”全詩
一似墻頭見。
草樹池塘青一片。
獨倚闌干幾遍。
更誰絳袖朱唇。
火云相對英英。
笑殺牡丹正午,離披不任看承。
作者簡介(劉辰翁)

劉辰翁(1233.2.4—1297.2.12),字會孟,別號須溪。廬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縣梅塘鄉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愛國詩人。 景定三年(1262)登進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學創作和文學批評活動,為后人留下了可貴的豐厚文化遺產,遺著由子劉將孫編為《須溪先生全集》,《宋史·藝文志》著錄為一百卷,已佚。
《清平樂(石榴)》劉辰翁 翻譯、賞析和詩意
《清平樂(石榴)》是宋代劉辰翁所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以及對其詩意和賞析的解析:
深紅半面。一似墻頭見。
草樹池塘青一片。獨倚闌干幾遍。
更誰絳袖朱唇。火云相對英英。
笑殺牡丹正午,離披不任看承。
譯文:
石榴深紅如血,仿佛掛在墻頭。
草木和池塘一片青翠,我獨自倚著欄桿多次凝望。
那個穿著紅袖、紅唇的人是誰?如同火云般明亮照人。
她的笑容像刺殺了牡丹花的正午,紅顏離披,不受拘束地展示出來。
詩意和賞析:
《清平樂(石榴)》以石榴為主題,通過描繪石榴的深紅色和鮮艷的形象,表達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贊美和向往。石榴是一種色彩鮮艷、充滿生命力的水果,象征著繁榮、歡樂和富饒。詩中的石榴通過其深紅如血的顏色和生機盎然的形態,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和生命力的感受。
詩詞的第二句描述了草木和池塘的青翠景色,與石榴的鮮艷形成鮮明對比。作者獨自倚著欄桿,多次凝望,表達了對美景的深深喜愛和沉醉其中的心情。
第三句中的“絳袖朱唇”描繪了一個身著紅衣、紅唇嬌艷的女子,她的形象與石榴的鮮紅色彩相呼應,增加了詩詞的艷麗色彩。她的笑容明亮而燦爛,如同火云般耀眼奪目。
最后兩句以“笑殺牡丹正午,離披不任看承”來表達作者對這個美麗女子的贊美。她的笑容如此燦爛,以至于能夠讓花朵在正午時分失去色彩的鮮艷,而她的容貌不受拘束,毫無保留地展示出來。
整首詩詞以石榴作為意象,通過對石榴的描繪以及與其他景物和人物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美景和美人的贊美之情,展示了石榴的鮮艷和女子的美麗之處。這首詩詞以其絢麗的色彩和生動的描寫,給人以視覺和感官上的享受,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渴望。
“笑殺牡丹正午”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īng píng lè shí liú
清平樂(石榴)
shēn hóng bàn miàn.
深紅半面。
yī sì qiáng tóu jiàn.
一似墻頭見。
cǎo shù chí táng qīng yī piàn.
草樹池塘青一片。
dú yǐ lán gān jǐ biàn.
獨倚闌干幾遍。
gèng shuí jiàng xiù zhū chún.
更誰絳袖朱唇。
huǒ yún xiāng duì yīng yīng.
火云相對英英。
xiào shā mǔ dān zhèng wǔ, lí pī bù rèn kàn chéng.
笑殺牡丹正午,離披不任看承。
“笑殺牡丹正午”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