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晴須有踏青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雪晴須有踏青時”全詩
海風吹斷樓臺霧。
無人知是上元時,一夜月明無著處。
早是禁煙,朝來凍雨。
東風自放銀花樹。
雪晴須有踏青時,不成也待明年去。
分類: 踏莎行
作者簡介(劉辰翁)

劉辰翁(1233.2.4—1297.2.12),字會孟,別號須溪。廬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縣梅塘鄉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愛國詩人。 景定三年(1262)登進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學創作和文學批評活動,為后人留下了可貴的豐厚文化遺產,遺著由子劉將孫編為《須溪先生全集》,《宋史·藝文志》著錄為一百卷,已佚。
《踏莎行(上元月明,無燈,明日霰雨屢作)》劉辰翁 翻譯、賞析和詩意
《踏莎行(上元月明,無燈,明日霰雨屢作)》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劉辰翁。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璧彩籠塵,金吾掠路。
海風吹斷樓臺霧。
無人知是上元時,一夜月明無著處。
早是禁煙,朝來凍雨。
東風自放銀花樹。
雪晴須有踏青時,不成也待明年去。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上元節的景象。上元節是中國傳統節日,通常在農歷正月十五日,也是元宵節。詩中寫到的是上元月夜的景色,沒有燈火,卻有明亮的月光。詩人劉辰翁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這個夜晚,展示了寂靜而祥和的氛圍。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上元節夜晚景色的感受。首句“璧彩籠塵,金吾掠路”描繪了瑞彩繽紛的風景和金甲衛士的巡邏,烘托出喜慶的氣氛。接著,詩人描述了海風吹散樓臺上的霧氣,展示了月光的明亮。然而,這個節日在人們熟睡的時候來臨,沒有人知道這是上元節的時刻,月光照耀著寂靜的夜晚,沒有人在外面踏青。
接下來的幾句描繪了早晨的景色。禁煙指的是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朝來凍雨則形容寒冷的雨水。東風放銀花樹,表明春天即將到來,雪晴之時將會有人踏青。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的期待,即使不能在今年踏青,也會等待明年的到來。
整首詩詞通過對上元節夜晚景色的描繪,展示了寂靜、明亮和期待的氛圍。詩人以簡練的語言和細膩的描寫方式,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安靜而祥和的節日夜晚。這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繪和情感的抒發,展示了劉辰翁獨特的寫作風格和對自然景物的感受力。
“雪晴須有踏青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à suō xíng shàng yuán yuè míng, wú dēng, míng rì sǎn yǔ lǚ zuò
踏莎行(上元月明,無燈,明日霰雨屢作)
bì cǎi lóng chén, jīn wú lüè lù.
璧彩籠塵,金吾掠路。
hǎi fēng chuī duàn lóu tái wù.
海風吹斷樓臺霧。
wú rén zhī shì shàng yuán shí, yī yè yuè míng wú zhe chù.
無人知是上元時,一夜月明無著處。
zǎo shì jìn yān, zhāo lái dòng yǔ.
早是禁煙,朝來凍雨。
dōng fēng zì fàng yín huā shù.
東風自放銀花樹。
xuě qíng xū yǒu tà qīng shí, bù chéng yě dài míng nián qù.
雪晴須有踏青時,不成也待明年去。
“雪晴須有踏青時”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