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恨更匆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余恨更匆匆”全詩
當時飛燕馬上,妖艷為誰容。
嬌顫須扶未穩,腰褭輕籠小駐,玉女最愁峰。
掠鬢過車驟,回首意沖沖。
寶釵斜,云鬢亂,幾曾逢。
誰知去三步遠,此痛與君同。
玉箸殘妝誰見,獺髓輕痕妙補,粉黛不須濃。
重見為低訴,余恨更匆匆。
分類: 水調歌頭
作者簡介(劉辰翁)

劉辰翁(1233.2.4—1297.2.12),字會孟,別號須溪。廬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縣梅塘鄉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愛國詩人。 景定三年(1262)登進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學創作和文學批評活動,為后人留下了可貴的豐厚文化遺產,遺著由子劉將孫編為《須溪先生全集》,《宋史·藝文志》著錄為一百卷,已佚。
《水調歌頭(余初入建府,觸妓于馬上·后于酒邊,妓自言,故賦之)》劉辰翁 翻譯、賞析和詩意
《水調歌頭(余初入建府,觸妓于馬上·后于酒邊,妓自言,故賦之)》是宋代劉辰翁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雨聲深院里,歌扇小樓中。
當時飛燕馬上,妖艷為誰容。
嬌顫須扶未穩,腰褭輕籠小駐,玉女最愁峰。
掠鬢過車驟,回首意沖沖。
寶釵斜,云鬢亂,幾曾逢。
誰知去三步遠,此痛與君同。
玉箸殘妝誰見,獺髓輕痕妙補,粉黛不須濃。
重見為低訴,余恨更匆匆。
譯文:
雨聲在深宅院中回蕩,歌聲從小樓中傳來。
當時我騎在飛馬之上,為了誰的妖媚容顏?
嬌媚的姿態需要扶持才不至于搖動,纖腰輕盈如籠中的小鳥,玉女最為憂愁。
我梳理鬢發,馬車急速而過,回頭時心中意亂。
寶釵兒歪斜,云鬢散亂,幾次相逢?
誰知道離別只有三步之遠,這份痛苦與你同在。
玉箸上殘留的妝容誰來看見?獺髓輕輕涂抹,粉黛不需要濃艷。
重逢時傾訴心事,我的恨意更加匆忙。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初次入京的士人與一位妓女之間的情感故事。詩中通過雨聲、歌聲、香扇小樓等細膩的描寫,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富有濃郁情感的場景。
詩的開頭,描繪了雨聲回蕩在深宅院中,歌聲從小樓傳來,為整首詩營造出一種幽靜而神秘的氛圍。接著,詩人回想起自己當時騎在飛馬之上,妓女妖媚動人,令人心生遐想。
詩中的形容詞和動詞描繪了妓女的嬌媚和動人之處,如嬌顫、腰褭、輕籠、小駐等。詩人回首時,內心充滿了悸動和沖動,意味著情感的糾葛和矛盾。
詩的后半部分,詩人表達了對離別的痛苦和思念之情。他惋惜離別只有三步之遙,感嘆這種痛苦與妓女共同承受。玉箸殘妝和獺髓輕痕是妓女殘留下來的痕跡,粉黛不需要再濃艷,暗示了離別后的無奈和無法挽回。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重逢時的心情,他希望能夠傾訴自己的心事,與妓女共同分享內心的痛苦和怨恨。整首詩情感細膩而深沉,通過對細節的描寫和對情感的表達,展現了作者對離別和追憶的復雜情感,同時也折射出了宋代社會士人與妓女之間的特殊關系和情感糾葛。
“余恨更匆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uǐ diào gē tóu yú chū rù jiàn fǔ, chù jì yú mǎ shàng hòu yú jiǔ biān, jì zì yán, gù fù zhī
水調歌頭(余初入建府,觸妓于馬上·后于酒邊,妓自言,故賦之)
yǔ shēng shēn yuàn lǐ, gē shàn xiǎo lóu zhōng.
雨聲深院里,歌扇小樓中。
dāng shí fēi yàn mǎ shàng, yāo yàn wèi shuí róng.
當時飛燕馬上,妖艷為誰容。
jiāo chàn xū fú wèi wěn, yāo niǎo qīng lóng xiǎo zhù, yù nǚ zuì chóu fēng.
嬌顫須扶未穩,腰褭輕籠小駐,玉女最愁峰。
lüè bìn guò chē zhòu, huí shǒu yì chōng chōng.
掠鬢過車驟,回首意沖沖。
bǎo chāi xié, yún bìn luàn, jǐ céng féng.
寶釵斜,云鬢亂,幾曾逢。
shéi zhī qù sān bù yuǎn, cǐ tòng yǔ jūn tóng.
誰知去三步遠,此痛與君同。
yù zhù cán zhuāng shuí jiàn, tǎ suǐ qīng hén miào bǔ, fěn dài bù xū nóng.
玉箸殘妝誰見,獺髓輕痕妙補,粉黛不須濃。
zhòng jiàn wèi dī sù, yú hèn gèng cōng cōng.
重見為低訴,余恨更匆匆。
“余恨更匆匆”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