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秫田二頃”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公有秫田二頃”全詩
小年自不相似,偶與大年同先生與槐城同月生,先后三日。
見說東廂諸少,正擁家君勝會,二八舞歌鐘。
亦欲得公重,公在畫堂中。
笑青蒿,真小草,倚長松。
典衣欲作湯餅,家釀愧瓶空。
公有潭州百斛,公有秫田二頃,賀客萬錢通。
小大不相似,但可似公聾。
分類: 水調歌頭
作者簡介(劉辰翁)

劉辰翁(1233.2.4—1297.2.12),字會孟,別號須溪。廬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縣梅塘鄉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愛國詩人。 景定三年(1262)登進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學創作和文學批評活動,為后人留下了可貴的豐厚文化遺產,遺著由子劉將孫編為《須溪先生全集》,《宋史·藝文志》著錄為一百卷,已佚。
《水調歌頭》劉辰翁 翻譯、賞析和詩意
《水調歌頭》是宋代詩人劉辰翁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我有此客否,難作主人翁。
小年自不相似,偶與大年同。
先生與槐城同月生,先后三日。
見說東廂諸少,正擁家君勝會,二八舞歌鐘。
亦欲得公重,公在畫堂中。
笑青蒿,真小草,倚長松。
典衣欲作湯餅,家釀愧瓶空。
公有潭州百斛,公有秫田二頃,賀客萬錢通。
小大不相似,但可似公聾。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劉辰翁作為客人的自省和無奈之情。他自稱是一個客人,難以做主人。他說自己與年長者相似,偶爾與年輕人相同。他提到自己和一個名叫槐城的人在同一個月份出生,相差只有三天。他看到東廂諸少年人熱鬧地擁護家君,二八舞歌鐘聲不絕于耳。他也希望得到公重的賞識,而公卻在畫堂中。他笑著看青蒿,真是一株小草,倚靠在高大的松樹旁。他想親自做衣服,卻因家里沒有織機而感到愧疚。他說公有著潭州百斛的米和二頃的稻田,賀客們給了他萬錢的饋贈。他說小與大并不相似,但可能與公一樣聾。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自我反問和對比的手法,表達了作者作為一個客人的身份和處境。他自稱難以做主人,表現出一種無奈和疏離感。他通過描繪自己與年長者和年輕人的相似與不同,以及與公的關系,展現了社交和身份的復雜性。他用幽默的筆調描述自己笑看青蒿和小草,以及對家庭生活的渴望和愧疚。最后,他以公的財富和聲望來襯托自己的無足輕重,暗示了自己在社會地位上的邊緣化。整首詩詞通過簡潔而生動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內心的思考和情感,展示了宋代士人的生活和社會處境。
“公有秫田二頃”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uǐ diào gē tóu
水調歌頭
wǒ yǒu cǐ kè fǒu, nán zuò zhǔ rén wēng.
我有此客否,難作主人翁。
xiǎo nián zì bù xiāng sì, ǒu yǔ dà nián tóng xiān shēng yǔ huái chéng tóng yuè shēng, xiān hòu sān rì.
小年自不相似,偶與大年同先生與槐城同月生,先后三日。
jiàn shuō dōng xiāng zhū shǎo, zhèng yōng jiā jūn shèng huì, èr bā wǔ gē zhōng.
見說東廂諸少,正擁家君勝會,二八舞歌鐘。
yì yù de gōng zhòng, gōng zài huà táng zhōng.
亦欲得公重,公在畫堂中。
xiào qīng hāo, zhēn xiǎo cǎo, yǐ cháng sōng.
笑青蒿,真小草,倚長松。
diǎn yī yù zuò tāng bǐng, jiā niàng kuì píng kōng.
典衣欲作湯餅,家釀愧瓶空。
gōng yǒu tán zhōu bǎi hú, gōng yǒu shú tián èr qǐng, hè kè wàn qián tōng.
公有潭州百斛,公有秫田二頃,賀客萬錢通。
xiǎo dà bù xiāng sì, dàn kě shì gōng lóng.
小大不相似,但可似公聾。
“公有秫田二頃”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三梗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