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陵無樹起秋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五陵無樹起秋風”全詩
千里黃云與斷蓬。
人物蕭條市井空。
思無窮。
惟有青山似洛中。
分類: 憶王孫
作者簡介(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詩人、詞人、宮廷琴師。字大有,號水云,亦自號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時以善琴供奉宮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臨安陷,隨三宮入燕。嘗謁文天祥于獄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為道士,獲南歸,次年抵錢塘。后往來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終老湖山。詩多紀國亡前后事,時人比之杜甫,有“詩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類稿》。
《憶王孫》汪元量 翻譯、賞析和詩意
《憶王孫》是宋代詩人汪元量的一首詩。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五陵無樹起秋風。
千里黃云與斷蓬。
人物蕭條市井空。
思無窮。
惟有青山似洛中。
詩意:
這首詩以五陵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感慨之情。五陵是指五代時期的陵墓,而在汪元量的時代,已經荒廢無人,樹木凋零,秋風凄冷。詩人通過描繪荒涼的景象和空曠的市井,表達了人物凄涼和世事無常的感嘆。然而,在這一切的衰敗和虛空中,唯有青山依然屹立,給人以希望和安慰。
賞析:
《憶王孫》以簡練的語言和景物描寫,展示了汪元量對時光流轉和人事易變的思考。詩中的五陵樹木凋零、秋風凄冷,象征著時光的流逝和人世的變遷。黃云與斷蓬的描繪,更進一步突出了孤寂和荒涼的氣氛。市井空曠、人物蕭條的描寫,表達了人事易逝的感慨。
然而,盡管種種凄涼和虛無,詩人通過"惟有青山似洛中"的表達,給予讀者一線希望。青山作為象征永恒和堅定的自然景觀,給人以安慰和力量。詩人通過對比景物的變遷和青山的恒定,傳遞了對于人世間萬物變化的思考和對自然永恒的敬畏。
整首詩以簡潔凝練的語言,通過描繪景物和抒發情感,傳達了對時光流轉和人事易逝的深刻思考。詩人通過對荒涼景象的描寫和對青山的贊美,表達了對于世事無常的感慨,同時也表達了對自然恒定的敬畏和對生命的思考。
“五陵無樹起秋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ì wáng sūn
憶王孫
wǔ líng wú shù qǐ qiū fēng.
五陵無樹起秋風。
qiān lǐ huáng yún yǔ duàn péng.
千里黃云與斷蓬。
rén wù xiāo tiáo shì jǐng kōng.
人物蕭條市井空。
sī wú qióng.
思無窮。
wéi yǒu qīng shān shì luò zhōng.
惟有青山似洛中。
“五陵無樹起秋風”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