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般哀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萬般哀怨”全詩
長江望斷無歸舟。
無歸舟。
欲攜斗酒,怕上高樓。
當年出塞擁貂裘。
更聽馬上彈箜篌。
彈箜篌。
萬般哀怨,一種離愁。
分類: 憶秦娥
作者簡介(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詩人、詞人、宮廷琴師。字大有,號水云,亦自號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時以善琴供奉宮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臨安陷,隨三宮入燕。嘗謁文天祥于獄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為道士,獲南歸,次年抵錢塘。后往來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終老湖山。詩多紀國亡前后事,時人比之杜甫,有“詩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類稿》。
《憶秦娥》汪元量 翻譯、賞析和詩意
《憶秦娥》是宋代汪元量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憶秦娥
水悠悠,長江望斷無歸舟。
無歸舟,欲攜斗酒,怕上高樓。
當年出塞擁貂裘,更聽馬上彈箜篌。
彈箜篌,萬般哀怨,一種離愁。
中文譯文:
回憶秦娥
水悠悠,長江望斷無歸舟。
無歸舟,欲攜斗酒,怕上高樓。
當年出塞擁貂裘,更聽馬上彈箜篌。
彈箜篌,萬般哀怨,一種離愁。
詩意:
這首詩以回憶的方式表達了詩人對過去的思念和離別之情。詩人首先描述了江水的廣闊和長江上的歸舟無蹤,暗示著久別無期的離愁。他想要攜帶斗酒,但又害怕登上高樓,可能是因為高樓會讓他更加深切地感受到離別之痛。
接著,詩人回憶起過去的歲月。他曾經身著貂裘出塞,擁有榮華富貴,但此刻只能聽到馬背上彈奏著箜篌的聲音。箜篌的音樂中充滿了萬般哀怨,喚起了他對過去種種幸福和悲傷的回憶,詩中彌漫著一種濃郁的離愁之情。
賞析:
《憶秦娥》以簡潔而深情的語言,展現了詩人對過去歲月的懷念和對離別的哀傷之情。詩人通過描繪長江和無歸舟的情景,將自己的內心感受與自然景觀相結合,增強了詩歌的意境和情感表達。
詩中的"欲攜斗酒,怕上高樓"一句,表達了詩人對過去美好時光的向往,但又擔心回憶過去會帶來更深的痛苦。這種矛盾的心情使詩歌更具現實感和情感共鳴。
詩人通過回憶自己曾經出塞的經歷和聽到的箜篌聲音,喚起了對過去的記憶。箜篌的音樂成為了詩人心靈的寄托,表達了萬般哀怨和離愁之情。整首詩以簡練的詞語和深沉的情感,傳達了詩人對逝去時光的懷念和對離別的無奈之情,給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共鳴。
“萬般哀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ì qín é
憶秦娥
shuǐ yōu yōu.
水悠悠。
cháng jiāng wàng duàn wú guī zhōu.
長江望斷無歸舟。
wú guī zhōu.
無歸舟。
yù xié dǒu jiǔ, pà shàng gāo lóu.
欲攜斗酒,怕上高樓。
dāng nián chū sài yōng diāo qiú.
當年出塞擁貂裘。
gèng tīng mǎ shàng dàn kōng hóu.
更聽馬上彈箜篌。
dàn kōng hóu.
彈箜篌。
wàn bān āi yuàn, yī zhǒng lí chóu.
萬般哀怨,一種離愁。
“萬般哀怨”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四愿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