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帶江南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并帶江南恨”全詩
單衣惻惻,再整金猊香燼。
誤千紅、試妝較遲,故園不似清明近。
但滿庭柳色,柔絲羞舞,淡黃猶凝。
芳景。
還重省。
向薄曉窺簾,嫩陰欹枕。
桐花漸老,已做一番風信。
又看看、綠遍西湖,早催塞北歸雁影。
等歸時、為帶將歸,并帶江南恨。
分類: 鎖窗寒
作者簡介(王沂孫)
《鎖窗寒(春寒)》王沂孫 翻譯、賞析和詩意
《鎖窗寒(春寒)》是宋代王沂孫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文譯文:
料峭東風,廉纖細雨,
落梅飛盡。
單衣惻惻,再整金猊香燼。
誤千紅、試妝較遲,
故園不似清明近。
但滿庭柳色,柔絲羞舞,淡黃猶凝。
芳景。還重省。
向薄曉窺簾,嫩陰欹枕。
桐花漸老,已做一番風信。
又看看、綠遍西湖,
早催塞北歸雁影。
等歸時、為帶將歸,并帶江南恨。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春季的寒冷和對故鄉的思念之情。詩人以獨特的筆觸勾勒出春寒的景象,東風料峭,細雨紛飛,落梅已飛盡,寓意著春天的短暫和變幻無常。詩人身著單薄的衣衫,顫抖著寒冷,重新整理已經燃盡的金猊香燼,表達出對歲月流逝的感慨。在煙雨朦朧的故園中,雖然不像清明時節那般親近,但是滿庭院的垂柳依然婉轉地舞動,柔絲般的垂柳在淡黃色的春光中凝結成美麗的景象,使人回憶起往昔的芳景。然而,這美景又使人更加思念家鄉,希望早日回到江南。詩人在薄曉時分偷窺窗簾,享受著嫩綠的陰影,欹枕著窗欞,感受著春天的氣息。桐花漸漸凋零,它們曾經是風的使者,傳遞著詩人的思念。詩人抬頭看看,發現西湖已經綠遍,早已催促著塞北的候鳥歸來。等待歸來的時候,詩人愿意為他們帶去思念江南的情感。
這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運用,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和對春天短暫的感嘆。詩人通過描繪春寒和落梅,表達了時間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詩中的垂柳和桐花是詩人對故鄉和春天的寄托,它們成為詩人思鄉之情的象征。整首詩以春天的景象展開,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情感的抒發,使讀者能夠感受到詩人對故鄉和春天的深情厚意。
“并帶江南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uǒ chuāng hán chūn hán
鎖窗寒(春寒)
liào qiào dōng fēng, lián xiān xì yǔ, luò méi fēi jǐn.
料峭東風,廉纖細雨,落梅飛盡。
dān yī cè cè, zài zhěng jīn ní xiāng jìn.
單衣惻惻,再整金猊香燼。
wù qiān hóng shì zhuāng jiào chí, gù yuán bù shì qīng míng jìn.
誤千紅、試妝較遲,故園不似清明近。
dàn mǎn tíng liǔ sè, róu sī xiū wǔ, dàn huáng yóu níng.
但滿庭柳色,柔絲羞舞,淡黃猶凝。
fāng jǐng.
芳景。
hái zhòng shěng.
還重省。
xiàng bó xiǎo kuī lián, nèn yīn yī zhěn.
向薄曉窺簾,嫩陰欹枕。
tóng huā jiàn lǎo, yǐ zuò yī fān fēng xìn.
桐花漸老,已做一番風信。
yòu kàn kàn lǜ biàn xī hú, zǎo cuī sài běi guī yàn yǐng.
又看看、綠遍西湖,早催塞北歸雁影。
děng guī shí wèi dài jiāng guī, bìng dài jiāng nán hèn.
等歸時、為帶將歸,并帶江南恨。
“并帶江南恨”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四愿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