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三十六陂流水去未得”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夢三十六陂流水去未得”全詩
荒煙斷浦,晴暉歷亂,半江搖碧。
悠悠望極。
忍獨聽、秋聲漸急。
更憐他、蕭條柳發,相與動秋色。
老態今如此,猶自留連,醉筇游屐。
不堪瘦影,渺天涯、盡成行客。
因甚忘歸,謾吹裂、山陽夜笛。
夢三十六陂流水去未得。
分類: 凄涼犯
作者簡介(張炎)
張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號玉田,晚年號樂笑翁。祖籍陜西鳳翔。六世祖張俊,宋朝著名將領。父張樞,“西湖吟社”重要成員,妙解音律,與著名詞人周密相交。張炎是勛貴之后,前半生居于臨安,生活優裕,而宋亡以后則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詞》,存詞302首。張炎另一重要的貢獻在于創作了中國最早的詞論專著《詞源》,總結整理了宋末雅詞一派的主要藝術思想與成就,其中以“清空”,“騷雅”為主要主張。
《凄涼犯(過鄰家見故園有感)》張炎 翻譯、賞析和詩意
《凄涼犯(過鄰家見故園有感)》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張炎。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西風暗剪荷衣破碎,
柔絲紛亂無法整理。
荒煙斷浦,晴光穿越混亂,
半江水面搖曳碧波。
心事悠悠地望向遠方,
耳邊隱隱傳來秋天的聲音。
更加憐惜那凋零的柳樹,
與秋色相互交融。
老去的容顏今天如此,
仍舊停留在過去的歡樂時光,
帶著醉意漫步在竹林中。
形容瘦削的身影已經無法承受,
漂泊在天涯的行旅。
為何忘記了歸途,
胡亂吹奏著山陽的夜笛。
夢中流淌的三十六陂水去了未曾得到。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凄涼的情感描繪了作者游歷他鄉時對故園的思念之情。詩中的景象和意象表達了作者對故園的深深眷戀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
在描繪自然景物方面,詩中的西風剪斷了荷衣,柔絲四散紛亂,形容了作者內心的混亂和困惑。荒煙斷浦和晴光歷亂,展示了時間的流轉和周圍環境的變幻不定。半江搖碧則描繪了江水波光粼粼的美景。
在表達情感方面,詩中的悠悠望極表達了作者對遠方故園的思念之情,秋聲漸急則描繪了秋天的深沉和凄涼。對凋零的柳發的憐惜,以及與秋色相互交融,表達了作者對往昔歡樂時光的留戀。老態今如此,猶自留連則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和自己老去的感慨。
最后幾句描述了作者流離失所的狀態,形容自己瘦削的身影已經無法承受漂泊在天涯的行旅,表達了作者對漂泊生活的無奈和迷茫。忘記歸途和吹奏山陽夜笛則表現了作者對歸鄉之路的遺忘和迷失。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抒發內心情感,展示了作者對故園的思念和對流逝時光的感慨,表達了作者在異鄉漂泊的困惑和迷茫之情。同時,詩中的意象和音韻的運用也增添了詩詞的藝術美感。
“夢三十六陂流水去未得”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ī liáng fàn guò lín jiā jiàn gù yuán yǒu gǎn
凄涼犯(過鄰家見故園有感)
xī fēng àn jiǎn hé yī suì, róu sī bù jiě zhòng jī.
西風暗翦荷衣碎,柔絲不解重緝。
huāng yān duàn pǔ, qíng huī lì luàn, bàn jiāng yáo bì.
荒煙斷浦,晴暉歷亂,半江搖碧。
yōu yōu wàng jí.
悠悠望極。
rěn dú tīng qiū shēng jiàn jí.
忍獨聽、秋聲漸急。
gèng lián tā xiāo tiáo liǔ fā, xiāng yǔ dòng qiū sè.
更憐他、蕭條柳發,相與動秋色。
lǎo tài jīn rú cǐ, yóu zì liú lián, zuì qióng yóu jī.
老態今如此,猶自留連,醉筇游屐。
bù kān shòu yǐng, miǎo tiān yá jǐn chéng háng kè.
不堪瘦影,渺天涯、盡成行客。
yīn shén wàng guī, mán chuī liè shān yáng yè dí.
因甚忘歸,謾吹裂、山陽夜笛。
mèng sān shí liù bēi liú shuǐ qù wèi dé.
夢三十六陂流水去未得。
“夢三十六陂流水去未得”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七筱 (仄韻) 入聲十三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