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隔夜深鐘”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隔夜深鐘”全詩
數椽何用草,膝堪容。
卷將一片當簾櫳。
難持贈,只在此山中。
魚影倦隨風。
無心成雨意,又西東。
都緣窗戶自玲瓏。
江楓外,不隔夜深鐘。
分類: 小重山
作者簡介(張炎)
張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號玉田,晚年號樂笑翁。祖籍陜西鳳翔。六世祖張俊,宋朝著名將領。父張樞,“西湖吟社”重要成員,妙解音律,與著名詞人周密相交。張炎是勛貴之后,前半生居于臨安,生活優裕,而宋亡以后則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詞》,存詞302首。張炎另一重要的貢獻在于創作了中國最早的詞論專著《詞源》,總結整理了宋末雅詞一派的主要藝術思想與成就,其中以“清空”,“騷雅”為主要主張。
《小重山(賦云屋)》張炎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小重山(賦云屋)》
朝代:宋代
作者:張炎
清氣飛來望似空。
數椽何用草,膝堪容。
卷將一片當簾櫳。
難持贈,只在此山中。
魚影倦隨風。
無心成雨意,又西東。
都緣窗戶自玲瓏。
江楓外,不隔夜深鐘。
中文譯文:
清新的空氣飄來,看似虛無。
幾根橫梁用什么草來覆蓋,膝頭可以倚靠。
一片云卷起來像簾櫳一樣。
難以送贈,只在這山中。
魚的倩影隨風疲倦地搖擺。
沒有心思形成雨的意思,又向西又向東。
都是因為窗戶自然地精致。
江邊的楓樹之外,不隔夜深鐘。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山中小屋的景象,以及詩人在其中感受到的靜謐和自然之美。
詩的前四句描述了清新的空氣與山中小屋的關系。清氣飄來,看似空無一物,詩人提到幾根橫梁,暗示小屋的簡陋和樸素,但也足夠支撐起房屋,供詩人膝頭倚靠。一片云卷起來宛如簾櫳,將山中的景色與外界隔絕。詩人說難以將這美景送贈,只能在這山中享受。
接下來的兩句描述了山中的一幅景象,魚的倩影隨風搖擺,形成了一種疲倦的感覺。詩人說這魚并沒有心思形成雨的意思,它的行動像是向西飄去又向東飄回,似乎沒有指向和目的。最后兩句提到了窗戶,窗戶的玲瓏造型使得外界的景色顯得更加美麗。江邊的楓樹之外,夜晚的鐘聲傳來,仿佛與這山中的景色并不隔絕。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寧靜而美麗的山中小屋景象,展現了自然的神奇和寂靜的魅力,給人以寧靜和舒適的感覺。詩中運用了比喻和意象的手法,使得讀者可以想象出山中小屋的景象,并體會到其中的情感和美感。
“不隔夜深鐘”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ǎo chóng shān fù yún wū
小重山(賦云屋)
qīng qì fēi lái wàng shì kōng.
清氣飛來望似空。
shù chuán hé yòng cǎo, xī kān róng.
數椽何用草,膝堪容。
juǎn jiāng yī piàn dāng lián lóng.
卷將一片當簾櫳。
nán chí zèng, zhī zài cǐ shān zhōng.
難持贈,只在此山中。
yú yǐng juàn suí fēng.
魚影倦隨風。
wú xīn chéng yǔ yì, yòu xī dōng.
無心成雨意,又西東。
dōu yuán chuāng hù zì líng lóng.
都緣窗戶自玲瓏。
jiāng fēng wài, bù gé yè shēn zhōng.
江楓外,不隔夜深鐘。
“不隔夜深鐘”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二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