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為金馬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曾為金馬客”全詩
同聲愿執手,驛騎到門扉。
云是帝鄉去,軍書謁紫微。
曾為金馬客,向日淚沾衣。
分類:
作者簡介(綦毋潛)

綦毋潛(692-749),字孝通,虔州(今江西南康)人,唐代著名詩人。開元十四年(726年)進士及第,授宜壽(今陜西周至)尉,遷左拾遺,終官著作郎,安史之亂后歸隱,游江淮一代,后不知所終。綦毋潛才名盛于當時,與許多著名詩人如:李頎、王維、張九齡、儲光羲、孟浩然、盧象、高適、韋應物過從甚密,其詩清麗典雅,恬淡適然,后人認為他詩風接近王維。《全唐詩》收錄其詩1卷,共26首,內容多為記述與士大夫尋幽訪隱的情趣,代表作《春泛若耶溪》選入《唐詩三百首》。
《送平判官入秦(一作盧象詩)》綦毋潛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平判官入秦(一作盧象詩)
從遠方被貶謫的官員安然接受了命運的安排,已經過了三年他已經忘記了回歸的思念。我們同心愿意牽手,他乘著驛騎來到我的門前。他離開了這個帝國的鄉間,前去朝見皇帝,向他呈遞軍書,表達自己的心意。曾經作為勇敢的戰士,他曾經是皇家的騎兵,此刻他望著明亮的太陽,淚水濕透了他的衣衫。
中文譯文:
送平判官入秦(一作盧象詩)
離遠方謫官安然接受命運,三年已忘記歸鄉之思。我愿與他相牽之手,他駕馭驛騎來到我家門前。他離開故鄉,前往京城拜見皇帝,向皇帝遞交軍書以表心意。曾經是勇敢的騎兵,他向太陽祈禱,眼淚打濕了他的衣服。
詩意和賞析:
《送平判官入秦(一作盧象詩)》是綦毋潛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寫成的一首描寫離鄉別井、奔赴官職的詩詞。詩人在詩中展示了被貶謫的官員坦然接受命運的態度,以及與他共同送別的人的深情厚意。
詩中的主人公是一個被貶謫的官員,他對于自己的流亡狀態已經達到了心安理得的程度,忘記了回鄉的思戀。而他的知交好友則表達了與他共同患難的情誼,并承諾會與他共同牽手,為他送行。詩人在表達友情的同時,也表現了離別的哀愁和無奈。
詩中的官員離開了故鄉,前往京城拜見皇帝,這是他職位的改變,同時也是他新的人生階段的開始。他曾經是金馬客,意味著他曾經是皇家的騎兵,有著崇高的榮譽。正因為如此,他對于自己的離鄉之情更加深厚,望著明亮的太陽,他已經不能控制住自己的悲傷,淚水濕透了他的衣衫。
整首詩以離別為主題,通過描寫官員離開故鄉、前往京城的過程,表達了詩人對于友情和人生境遇的思考。同時也表現了時代背景下官員的命運無常,以及被逼離鄉的苦楚和無奈之情。整首詩情感真摯,文字簡練,抒發了詩人對于友情和人生變遷的追憶和思考。
“曾為金馬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píng pàn guān rù qín yī zuò lú xiàng shī
送平判官入秦(一作盧象詩)
zhé yuǎn zì ān mìng, sān nián yǐ wàng guī.
謫遠自安命,三年已忘歸。
tóng shēng yuàn zhí shǒu, yì qí dào mén fēi.
同聲愿執手,驛騎到門扉。
yún shì dì xiāng qù, jūn shū yè zǐ wēi.
云是帝鄉去,軍書謁紫微。
céng wèi jīn mǎ kè, xiàng rì lèi zhān yī.
曾為金馬客,向日淚沾衣。
“曾為金馬客”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