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多愁老得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最是多愁老得人”全詩
雨過花皴。
近覺江南無好春。
杜郎不恨尋芳晚,夢里行云。
陌上行塵。
最是多愁老得人。
分類: 采桑子
作者簡介(張炎)
張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號玉田,晚年號樂笑翁。祖籍陜西鳳翔。六世祖張俊,宋朝著名將領。父張樞,“西湖吟社”重要成員,妙解音律,與著名詞人周密相交。張炎是勛貴之后,前半生居于臨安,生活優裕,而宋亡以后則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詞》,存詞302首。張炎另一重要的貢獻在于創作了中國最早的詞論專著《詞源》,總結整理了宋末雅詞一派的主要藝術思想與成就,其中以“清空”,“騷雅”為主要主張。
《采桑子》張炎 翻譯、賞析和詩意
《采桑子》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張炎。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采桑子
西園冷罥秋千索,
雨透花顰。雨過花皴。
近覺江南無好春。
杜郎不恨尋芳晚,
夢里行云。陌上行塵。
最是多愁老得人。
譯文:
在西園里,秋千的繩索涼透了秋雨中的花臉。雨過后,花瓣皺縮著。近來感覺江南沒有美好的春天了。杜郎不恨遲來的尋芳,他夢中行走著云彩,在大街小巷的塵土中。最是多愁的老人。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描繪秋雨中的花園為起點,表達了作者對逝去春光的感慨和對年華流逝的無奈。詩中的西園冷罥秋千索和雨透花顰的描寫形象地展示了秋雨中花園的凄涼景象,營造出一種寂寥的氛圍。
接著,作者通過描寫江南沒有美好春天的感覺,表達了對逝去春光的懷念和對時間流逝的感慨。他認為近來江南已經沒有了那美好的春天,可能是因為時間的推移,或者是因為人已經老去,對美好事物的感悟也隨之減少。
在最后兩句中,作者通過描繪杜郎不恨遲來的尋芳和夢中行走云彩,以及在塵土中行走的場景,表達了對年輕時光的懷念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他認為最多愁的是那些年華已逝的人,他們經歷了歲月的洗禮,對美好事物的渴望也變得更加深刻和珍貴。
整首詩以寥寥數語勾勒出秋雨中花園的凄涼景象,通過對時間流逝和美好事物的感慨,展現了作者內心的多愁和對美好的追求。這是一首情感深沉、意境優美的宋代詩詞,通過簡練而精準的表達,引發讀者對時光流轉和生命意義的思考。
“最是多愁老得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ǎi sāng zǐ
采桑子
xī yuán lěng juàn qiū qiān suǒ, yǔ tòu huā pín.
西園冷罥秋千索,雨透花顰。
yǔ guò huā cūn.
雨過花皴。
jìn jué jiāng nā mó hǎo chūn.
近覺江南無好春。
dù láng bù hèn xún fāng wǎn, mèng lǐ xíng yún.
杜郎不恨尋芳晚,夢里行云。
mò shàng xíng chén.
陌上行塵。
zuì shì duō chóu lǎo dé rén.
最是多愁老得人。
“最是多愁老得人”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