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香密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和香密護”全詩
芳心一點誰分付。
微歌微笑驀思量,瞥然拋與東流去。
帶潤偷拈,和香密護。
歸時自有留連處。
不隨煙水不隨風,不教輕把劉郎誤。
分類: 踏莎行
作者簡介(張炎)
張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號玉田,晚年號樂笑翁。祖籍陜西鳳翔。六世祖張俊,宋朝著名將領。父張樞,“西湖吟社”重要成員,妙解音律,與著名詞人周密相交。張炎是勛貴之后,前半生居于臨安,生活優裕,而宋亡以后則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詞》,存詞302首。張炎另一重要的貢獻在于創作了中國最早的詞論專著《詞源》,總結整理了宋末雅詞一派的主要藝術思想與成就,其中以“清空”,“騷雅”為主要主張。
《踏莎行(郊行,值游女以花擲水,余得之,戲作此解)》張炎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踏莎行(郊行,值游女以花擲水,余得之,戲作此解)》
朝代:宋代
作者:張炎
花引春來,手擎春住。
芳心一點誰分付。
微歌微笑驀思量,瞥然拋與東流去。
帶潤偷拈,和香密護。
歸時自有留連處。
不隨煙水不隨風,不教輕把劉郎誤。
中文譯文:
花兒吸引著春天的來臨,手中捧著春天住下。
芳香的心思誰來分付。
輕聲歌唱微笑,突然間思緒萬千,眨眼間隨東流而去。
帶著水珠偷偷摘取,用花香密密地保護。
回歸的時候總有留連之處。
不隨著煙水流動,不隨著風飄散,不讓輕浮的女子誤認為是劉郎。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張炎創作的《踏莎行》,在題目中他解釋說這是在郊外游玩時,看到一位游女將花朵拋向水中,他拾取花瓣后用戲謔的口吻創作了這首詩。
整首詩以春天的景象為主題,通過描繪花引春來、手擎春住的場景,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喜愛和對花的贊美。花的吸引力讓春天降臨,而作者則手中捧著春天住下,將春天的美好抓在手中。
詩中出現了“芳心一點誰分付”,表達了花的芳香心思無法歸屬于任何人,是自然而然的存在。作者通過“微歌微笑驀思量”的描寫,展示了他在欣賞花的美麗時所產生的思考和感慨。然而,這些思緒又瞬間被拋棄,隨著東流流逝。
接下來的兩句“帶潤偷拈,和香密護”,描繪了作者偷偷摘取花瓣并用花香保護的情景。這種動作充滿了趣味和戲謔,向讀者展示了作者的幽默風趣。
最后兩句“歸時自有留連處,不隨煙水不隨風,不教輕把劉郎誤”表達了歸途中的思念和期待。作者希望歸去的時候可以留下一些美好的回憶和情感的紐帶。他強調自己不會像煙水一樣隨波逐流,也不會像風一樣輕浮,不會讓輕率的女子將他誤認為是劉郎(即輕浮的男子)。
整首詩以歡快、輕松的語調展現了作者對春天和花的喜愛,同時流露出對真摯情感的追求和對輕浮的拒絕。通過描寫花的美麗和作者的思考,詩中蘊含了對生命短暫而珍貴的思考,以及對真情和真實性的追求。
“和香密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à suō xíng jiāo xíng, zhí yóu nǚ yǐ huā zhì shuǐ, yú dé zhī, xì zuò cǐ jiě
踏莎行(郊行,值游女以花擲水,余得之,戲作此解)
huā yǐn chūn lái, shǒu qíng chūn zhù.
花引春來,手擎春住。
fāng xīn yì diǎn shuí fēn fù.
芳心一點誰分付。
wēi gē wēi xiào mò sī liang, piē rán pāo yǔ dōng liú qù.
微歌微笑驀思量,瞥然拋與東流去。
dài rùn tōu niān, hé xiāng mì hù.
帶潤偷拈,和香密護。
guī shí zì yǒu liú lián chù.
歸時自有留連處。
bù suí yān shuǐ bù suí fēng, bù jiào qīng bǎ liú láng wù.
不隨煙水不隨風,不教輕把劉郎誤。
“和香密護”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