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高吳越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材高吳越珍”全詩
千門來謁帝,駟馬去榮親。
吏邑沿清洛,鄉山指白蘋.歸期應不遠,當及未央春。
分類:
作者簡介(綦毋潛)

綦毋潛(692-749),字孝通,虔州(今江西南康)人,唐代著名詩人。開元十四年(726年)進士及第,授宜壽(今陜西周至)尉,遷左拾遺,終官著作郎,安史之亂后歸隱,游江淮一代,后不知所終。綦毋潛才名盛于當時,與許多著名詩人如:李頎、王維、張九齡、儲光羲、孟浩然、盧象、高適、韋應物過從甚密,其詩清麗典雅,恬淡適然,后人認為他詩風接近王維。《全唐詩》收錄其詩1卷,共26首,內容多為記述與士大夫尋幽訪隱的情趣,代表作《春泛若耶溪》選入《唐詩三百首》。
《送集賢學士伊闕史少府放歸江東覲省(一作陶翰詩)》綦毋潛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送集賢學士伊闕史少府放歸江東覲省》(又名陶翰詩)
墨客鐘張侶,材高吳越珍。
千門來謁帝,駟馬去榮親。
吏邑沿清洛,鄉山指白蘋.
歸期應不遠,當及未央春。
詩意:
這首詩是綦毋潛送別集賢學士伊闕史少府的作品。史少府是一位杰出的文化人,有著非凡的才能,受到吳越地區的人們的珍視。他在朝廷中非常受歡迎,宮中的各位大臣都紛紛前來拜訪。然而,他決定離開朝廷,回到家鄉江東探望親人。
賞析:
這首詩通過送別集賢學士伊闕史少府,展現了古代士人追求官職與回歸家鄉的糾結與抉擇。詩中描繪了史少府的才華和受到的贊譽,用墨客鐘張侶、材高吳越珍來形容他。"墨客"一詞指的是史少府的古文才華超群,而"材高吳越珍"則是對他杰出才能的贊頌。他作為一個才華出眾的學士,接受了千門拜訪帝王的尊榮,但他也渴望回到家鄉,去看望自己的親人。
詩的后兩句"吏邑沿清洛,鄉山指白蘋。歸期應不遠,當及未央春。"描繪了史少府離開朝廷,回到家鄉的路途以及回歸的期待。他將從洛陽出發,沿著清洛河而去,一路上鄉山的景色指引著他的方向。最后兩句寓意著他回歸的時間將不會很遠,應該能在未央春天到來之前回到家鄉。
整首詩既表達了史少府受到的崇敬和追求,也表達了他對家鄉親人的牽掛和思念。同時,它也揭示了士人在職位和家庭之間的沖突與選擇。
“材高吳越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jí xián xué shì yī quē shǐ shào fǔ fàng guī jiāng dōng jìn shěng yī zuò táo hàn shī
送集賢學士伊闕史少府放歸江東覲省(一作陶翰詩)
mò kè zhōng zhāng lǚ, cái gāo wú yuè zhēn.
墨客鐘張侶,材高吳越珍。
qiān mén lái yè dì, sì mǎ qù róng qīn.
千門來謁帝,駟馬去榮親。
lì yì yán qīng luò, xiāng shān zhǐ bái píng. guī qī yīng bù yuǎn, dāng jí wèi yāng chūn.
吏邑沿清洛,鄉山指白蘋.歸期應不遠,當及未央春。
“材高吳越珍”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