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凌云賦”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草凌云賦”全詩
天孫借與,金刀玉尺,裁云縫霧。
一曲陽春,樽前惟欠,柳蠻纓素。
對蒼松翠竹,江空歲晚,伴明月、傾芳醑。
深谷修蘭楚楚。
續離騷、載歌初度。
麻姑素約,天寒相訪,遺余瓊露。
擬借青鸞,吹笙碧落,采芝玄圃。
奈玉堂催召,文園醉叟,草凌云賦。
作者簡介(陳深)
陳深[公元一二五九年至一三二九年]字子微,平江人。約生于宋理宗開慶中,卒于元文宗天膳二年以后,年在七十一歲以上。宋亡年,才弱冠篤志古舉,閉門著書,元天歷間奎章閣臣,以能書薦潛匿不出。所居曰寧極齋,亦曰清泉,因以為號。深著有詩一卷,《四庫總目》又有讀易編,讀詩編,讀春秋編等書。
《水龍吟(壽白蘭谷)》陳深 翻譯、賞析和詩意
《水龍吟(壽白蘭谷)》是宋代詩人陳深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此翁疑是香山,
老來愈覺才情富。
天孫借與,
金刀玉尺,
裁云縫霧。
翁者,指老年人。此翁疑是香山,意為這位老者有點像香山,指他具有高尚的品質和才情。隨著年齡增長,他的才情愈發豐富。天孫借與,金刀玉尺,裁云縫霧,形容他的才華超凡。天孫指天上的仙子,借與他金刀玉尺,使他能夠裁剪云霧,喻指他的詩才高超。
一曲陽春,
樽前惟欠,
柳蠻纓素。
一曲陽春,意為一首陽春之作,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謳歌。樽前惟欠,暗示他在飲酒作樂之際,只是缺少一個優秀的詩人陪伴。柳蠻纓素,形容他的才情純凈高潔,像柳樹那樣柔美。
對蒼松翠竹,
江空歲晚,
伴明月、傾芳醑。
對蒼松翠竹,表達了他對大自然的喜愛和贊美。江空歲晚,指江水上空的景色已是秋天晚期,暗示著歲月的流轉和人生的短暫。伴明月、傾芳醑,指他與明月為伴,享受著芳醇的美酒。
深谷修蘭楚楚。
續離騷、載歌初度。
深谷修蘭楚楚,形容他修養高深,心境清雅。續離騷、載歌初度,指他繼承了屈原的離騷之風,也開始用詩歌載歌表達自己的情感。
麻姑素約,
天寒相訪,
遺余瓊露。
麻姑素約,指他與麻姑有過約定,意味著他與神仙有過交往。天寒相訪,表示即使在寒冷的天氣里,神仙也會來拜訪他。遺余瓊露,指神仙留下的珍貴之物,暗示他的境遇超然。
擬借青鸞,
吹笙碧落,
采芝玄圃。
擬借青鸞,吹笙碧落,采芝玄圃,形容他的才情高超,能夠借助神仙的力量,創作出美妙的音樂和詩歌。青鸞和笙都是古代神話中的仙禽和樂器,碧落指藍天,芝指仙草,玄圃指神仙居所。
奈玉堂催召,
文園醉叟,
草凌云賦。
奈玉堂催召,指他受到宮廷或貴族的邀請,需要前往玉堂(宮廷)參加文會。文園醉叟,草凌云賦,描述他在文園中與其他醉心于文學的老者一起暢談詩詞,吟誦自己的作品。草凌云賦意味著他的才情超越凡俗,如同被云彩所蒙蔽,難以被世人所理解。
這首詩詞《水龍吟(壽白蘭谷)》展現了作者陳深老年時才情更加豐富的狀態,他的詩才高超,能夠裁剪云霧、吟詠陽春,對大自然懷有贊美之情。他與神仙有過交往,受到他們的賞識和拜訪。他修養高深,繼承了離騷之風,能夠吹奏笙、歌唱詩篇。雖然他受到宮廷的邀請,但他更喜歡與其他老者在文園中交流,共同醉心于文學創作。
整首詩詞以優美的意象和修辭手法描繪了陳深老年時的詩人形象,表達了他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對詩歌創作的熱愛,同時也流露出他對自然、神仙和文學的深沉思考和超然情懷。
“草凌云賦”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uǐ lóng yín shòu bái lán gǔ
水龍吟(壽白蘭谷)
cǐ wēng yí shì xiāng shān, lǎo lái yù jué cái qíng fù.
此翁疑是香山,老來愈覺才情富。
tiān sūn jiè yǔ, jīn dāo yù chǐ, cái yún fèng wù.
天孫借與,金刀玉尺,裁云縫霧。
yī qǔ yáng chūn, zūn qián wéi qiàn, liǔ mán yīng sù.
一曲陽春,樽前惟欠,柳蠻纓素。
duì cāng sōng cuì zhú, jiāng kōng suì wǎn, bàn míng yuè qīng fāng xǔ.
對蒼松翠竹,江空歲晚,伴明月、傾芳醑。
shēn gǔ xiū lán chǔ chǔ.
深谷修蘭楚楚。
xù lí sāo zài gē chū dù.
續離騷、載歌初度。
má gū sù yuē, tiān hán xiāng fǎng, yí yú qióng lù.
麻姑素約,天寒相訪,遺余瓊露。
nǐ jiè qīng luán, chuī shēng bì luò, cǎi zhī xuán pǔ.
擬借青鸞,吹笙碧落,采芝玄圃。
nài yù táng cuī zhào, wén yuán zuì sǒu, cǎo líng yún fù.
奈玉堂催召,文園醉叟,草凌云賦。
“草凌云賦”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