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來卻到愁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元來卻到愁處”全詩
諸事等閑休。
元來卻到愁處,須著與他愁。
殘照外,大江流。
去悠悠。
風悲蘭杜,煙淡滄浪,何處扁舟。
作者簡介(唐庚)
唐庚,1070年~1120年在世,北宋詩人。字子西,人稱魯國先生。眉州丹棱(今屬四川眉山市丹棱縣)唐河鄉人。哲宗紹圣(一○九四)進士(清光緒《丹棱縣志》卷六),徽宗大觀中為宗子博士。經宰相張商英推薦,授提舉京畿常平。商英罷相,庚亦被貶,謫居惠州。后遇赦北歸,復官承議郎,提舉上清太平宮。后于返蜀道中病逝。
《訴衷情(旅愁)》唐庚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是宋代唐庚所作,名為《訴衷情(旅愁)》。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平生不會斂眉頭。
諸事等閑休。
元來卻到愁處,
須著與他愁。
殘照外,大江流。
去悠悠。
風悲蘭杜,
煙淡滄浪,
何處扁舟。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內心深處的旅途憂愁和離別之情。作者平素無法掩飾內心的痛苦與憂慮。他在面對種種瑣事時,總是漠不關心,無心應對。然而,不論如何逃避,憂愁卻始終陪伴著他。在夕陽西下的景色之外,大江依舊奔流不息。離去的人漸行漸遠,風聲中傳來悲傷的蘭花和杜鵑的聲音,煙霧淡淡彌漫在蒼茫的滄浪之上,不知舟在何方。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旅途中的愁苦和離別之情,展現了作者內心的憂傷與無奈。詩中表達了人在旅途中的孤獨與無助感,以及無法擺脫內心紛擾的困境。作者運用景物描寫和意象的手法,將自然景色與內心情感相結合,增加了詩詞的意境和情感深度。最后兩句詩以問句的形式結束,增添了詩意的張力和懸念,使讀者對舟在何方的命運產生遐想。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以簡潔凝練的語言傳達了旅途中的憂愁之情,展示了宋代文人的內心世界和情感體驗。它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和情感的交融,引發讀者對人生離別和無奈命運的深思。
“元來卻到愁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ù zhōng qíng lǚ chóu
訴衷情(旅愁)
píng shēng bú huì liǎn méi tóu.
平生不會斂眉頭。
zhū shì děng xián xiū.
諸事等閑休。
yuán lái què dào chóu chù, xū zhe yǔ tā chóu.
元來卻到愁處,須著與他愁。
cán zhào wài, dà jiāng liú.
殘照外,大江流。
qù yōu yōu.
去悠悠。
fēng bēi lán dù, yān dàn cāng láng, hé chǔ piān zhōu.
風悲蘭杜,煙淡滄浪,何處扁舟。
“元來卻到愁處”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