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鶴傍池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舞鶴傍池邊”全詩
立如依岸雪,飛似向池泉。
江海雖言曠,無如君子前。
作者簡介(儲光羲)

儲光羲(約706—763)唐代官員,潤州延陵人,祖籍兗州。田園山水詩派代表詩人之一。開元十四年(726年)舉進士,授馮翊縣尉,轉汜水、安宣、下邽等地縣尉。因仕途失意,遂隱居終南山。后復出任太祝,世稱儲太祝,官至監察御史。安史之亂中,叛軍攻陷長安,被俘,迫受偽職。亂平,自歸朝廷請罪,被系下獄,有《獄中貽姚張薛李鄭柳諸公》詩,后貶謫嶺南。江南儲氏多為光羲公后裔,尊稱為“江南儲氏之祖”。
《雜詠五首·池邊鶴》儲光羲 翻譯、賞析和詩意
《雜詠五首·池邊鶴》是唐代詩人儲光羲所作,描繪了舞動在池邊的鶴的美景。以下為該詩的中文譯文:
舞鶴傍池邊,
The dancing cranes by the pond,
水清毛羽鮮。
Their feathers vivid against the clear water.
立如依岸雪,
Standing like snowy banks,
飛似向池泉。
Flying as if to embrace the pond springs.
江海雖言曠,
Though the rivers and seas appear vast,
無如君子前。
Nothing compares to the presence of a nobleman.
這首詩詞通過對池邊舞動的鶴進行描寫,展現了鶴美麗的形態與靈動的飛舞。作者首先描述了鶴站立時如同依靠在雪白的岸邊,以及飛行時仿佛要迎接池塘的泉水。接著,作者以"江海"來比喻那些廣袤無垠的水域,但他認為沒有什么能夠比得上高尚的君子。
整首詩詞以詠鶴為主題,表達了對自然界美景的贊美,以及對高尚人品的推崇。通過描繪鶴的形態和動作,詩人傳遞了對自然之美和道德之高尚的謳歌,凸顯了詩人心中對自然和人類的敬畏之情。通過"池邊鶴"的形象,詩人向讀者展示了一種寧靜與高潔的生活態度,以及對高尚品質的稱贊與追求。
這首詩詞以其銳意精神與美妙的描寫,展示了儲光羲在唐代詩壇的才華。通過對鶴的形象和動態的精細描繪,將讀者帶入自然之中,感受到了鳥兒在飛舞中的美感和與之相伴的大自然的寧靜與美麗。詩人借鶴這一形象來表達對道德高尚的追求與贊美,以及對心靈寧靜與自然之美的向往。
整首詩詞的節奏優美,行與行之間律動自然,以極其簡潔的文字,描繪出了鶴的柔美與飛翔的靈動,同時也展現了作者對道德高尚和對自然美的熱愛。
“舞鶴傍池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á yǒng wǔ shǒu chí biān hè
雜詠五首·池邊鶴
wǔ hè bàng chí biān, shuǐ qīng máo yǔ xiān.
舞鶴傍池邊,水清毛羽鮮。
lì rú yī àn xuě, fēi shì xiàng chí quán.
立如依岸雪,飛似向池泉。
jiāng hǎi suī yán kuàng, wú rú jūn zǐ qián.
江海雖言曠,無如君子前。
“舞鶴傍池邊”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