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昏云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水昏云淡”全詩
千尋翠嶺,一枝芳艷,迢遞寄歸人。
壽陽妝罷,冰姿玉態,的的寫天真。
等閑風雨又紛紛。
更忍向、笛中聞。
分類: 少年游
作者簡介(楊億)

楊億(974—1020)北宋文學家,“西昆體”詩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屬福建浦城縣)人。年十一,太宗聞其名,詔送闕下試詩賦,授秘書省正字。淳化中賜進士,曾為翰林學士兼史館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氣節,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準抵抗遼兵入侵。又反對宋真宗大興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動。卒謚文,人稱楊文公。
《少年游》楊億 翻譯、賞析和詩意
《少年游》是楊億創作的一首宋代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少年游》
江南節物,水昏云淡,
飛雪滿前村。
千尋翠嶺,一枝芳艷,
迢遞寄歸人。
壽陽妝罷,冰姿玉態,
的的寫天真。
等閑風雨又紛紛。
更忍向、笛中聞。
中文譯文:
在江南的景物中,
水昏天色變暗,
飄飛的雪花覆蓋前村。
千重翠綠的山嶺,一枝花兒絢爛,
長途寄托給遠行者。
經過壽陽的妝扮,冰雪般的容貌,
純真寫在臉上。
平凡的風雨又開始紛紛擾擾。
更無法忍受,聽到笛聲中的思念。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江南地區的景物和情感。詩人通過描寫江南冬日的景色,將讀者帶入一個寂靜而詩意盎然的環境中。水灰天色昏暗,飛雪紛飛,給人以靜謐、幽雅的感覺。詩中的“江南節物”指的是江南地區的風物特色,如湖泊、山嶺和花兒。千重翠嶺和一枝芳艷的花朵形成了對比,突顯了花的美麗。
詩中的“寄歸人”表達了詩人對遠行者的思念和期盼,寄托了他對遠方親人或朋友的思念之情。詩人寫道壽陽妝罷,描述了一個妝扮后的女子,她的美麗如同冰雪,天真無邪。這里的“壽陽”可能指的是一個地名,也可能是指女子的名字。隨后,詩人提到風雨紛紛,表達了對平凡生活的感嘆和無奈。最后一句“更忍向、笛中聞”暗示了詩人對美好時光的懷念和對遠方的思念,他無法忍受現實生活中的風雨,只能通過聽笛聲來尋找慰藉。
整首詩以簡潔而優美的語言描繪了江南的冬日景色,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抒發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感。詩中的思念之情、對美好時光的追憶,以及對生活中風雨的無奈,使讀者在感受到自然美景的同時,也引發對人情世態的思考。
“水昏云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ào nián yóu
少年游
jiāng nán jié wù, shuǐ hūn yún dàn, fēi xuě mǎn qián cūn.
江南節物,水昏云淡,飛雪滿前村。
qiān xún cuì lǐng, yī zhī fāng yàn, tiáo dì jì guī rén.
千尋翠嶺,一枝芳艷,迢遞寄歸人。
shòu yáng zhuāng bà, bīng zī yù tài, de de xiě tiān zhēn.
壽陽妝罷,冰姿玉態,的的寫天真。
děng xián fēng yǔ yòu fēn fēn.
等閑風雨又紛紛。
gèng rěn xiàng dí zhōng wén.
更忍向、笛中聞。
“水昏云淡”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八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