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燭如林”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紅燭如林”全詩
曉意寒輕,一聲未放蟬吟。
但聞鶯友同音。
燕華堂、綠水中心。
芙蓉都沒,紅妝信息,終待重尋。
清冷相照,邂逅俱歡,翠娥擁我,芳醞強斟。
笙歌引步,登臨更向瑤岑。
臥影沈沈。
自風來、與客披襟。
縱更深。
歸來洞府,紅燭如林。
分類:
作者簡介(黃裳)
黃裳(1044-1130),字勉仲,延平(今福建南平)人。元豐五年(1082)進士第一,累官至端明殿學士。卒贈少傅。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詞》。黃裳是北宋著名文學家和詞人,其詞語言明艷,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詞》,詞作以《減字木蘭花》最為著名,流傳甚廣。
《宴春臺(初夏宴芙蓉堂)》黃裳 翻譯、賞析和詩意
《宴春臺(初夏宴芙蓉堂)》是宋代黃裳所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初夏時節,宴會在芙蓉堂上舉行。
夏日景色舒展,麥浪在天空下清潤,高低的樹木投下濃濃的陰影。
清晨的意境涼爽而輕盈,遠處傳來蟬鳴聲,但只有一聲未經放松的蟬鳴。
只聽到黃鶯和友鳥齊聲鳴唱。
宴會在燕華堂舉行,水面泛起綠色的漣漪。
芙蓉花已經凋謝,昔日的紅妝和消息都已消失,但我仍然期待著再次找尋到它們。
清冷的月色相互映照,邂逅的人們都歡樂,美麗的女子擁著我,芳酒不停地斟滿杯。
笙歌引領著舞步,攀登高處,直至接近瑤池。
陰影愈發濃重,風從四面八方吹來,與客人一起披上衣衫。
夜深了,我回到洞府,像林海一樣燃起了紅色的蠟燭。
詩意:
這首詩詞以初夏時節的春宴為背景,描繪了一幅生動的景象。詩人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夏日的景色和氣氛,表達了對大自然的贊美和對歡樂的追求。詩中通過描寫花香、鳥鳴、清風等元素,展現了初夏時節的宴會熱鬧而愉悅的氛圍。同時,詩人還以流暢的語言和細膩的筆墨描繪了宴會的場景和人物,傳遞了宴會的歡樂和溫馨。
賞析:
這首詩詞以細膩的描寫和優美的語言展現了初夏宴會的場景和氛圍,給人以愉悅和輕松的感覺。詩人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細膩的描寫,使讀者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了夏日的清涼和歡樂。詩中用對比的手法,將清晨的涼意與晴朗的夏日景色相結合,形成了獨特的意境。另外,詩人還以溫馨的情感描繪了宴會中的人物和活動,使整首詩詞充滿了情感的交融和歡樂的氛圍。整體而言,這首詩詞給人以輕松愉悅的感受,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也表達了對歡樂和溫馨的追求。
“紅燭如林”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àn chūn tái chū xià yàn fú róng táng
宴春臺(初夏宴芙蓉堂)
xià jǐng shū zhǎng, mài tiān qīng rùn, gāo dī wàn mù chéng yīn.
夏景舒長,麥天清潤,高低萬木成陰。
xiǎo yì hán qīng, yī shēng wèi fàng chán yín.
曉意寒輕,一聲未放蟬吟。
dàn wén yīng yǒu tóng yīn.
但聞鶯友同音。
yàn huá táng lǜ shuǐ zhōng xīn.
燕華堂、綠水中心。
fú róng dōu méi, hóng zhuāng xìn xī, zhōng dài zhòng xún.
芙蓉都沒,紅妝信息,終待重尋。
qīng lěng xiāng zhào, xiè hòu jù huān, cuì é yōng wǒ, fāng yùn qiáng zhēn.
清冷相照,邂逅俱歡,翠娥擁我,芳醞強斟。
shēng gē yǐn bù, dēng lín gèng xiàng yáo cén.
笙歌引步,登臨更向瑤岑。
wò yǐng shěn shěn.
臥影沈沈。
zì fēng lái yǔ kè pī jīn.
自風來、與客披襟。
zòng gēng shēn.
縱更深。
guī lái dòng fǔ, hóng zhú rú lín.
歸來洞府,紅燭如林。
“紅燭如林”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