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信憑誰托”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音信憑誰托”全詩
竹影篩金泉漱玉,紅映薇花簾箔。
素質生風,香肌無汗,繡扇長閑卻。
雙鸞棲處,綠筠時下風籜。
吹斷舞影歌聲,陽臺人去,有當年池閣。
佩結蘭英凝念久,言語精神依約。
燕別雕梁,鴻歸紫塞,音信憑誰托。
爭知好景,為君長是蕭索。
分類: 念奴嬌
作者簡介(仲殊)
北宋僧人、詞人。字師利。安州(今湖北安陸)人。本姓張,名揮,仲殊為其法號。曾應進士科考試。生卒年不詳。年輕時游蕩不羈,幾乎被妻子毒死,棄家為僧,先后寓居蘇州承天寺、杭州寶月寺,因時常食蜜以解毒,人稱蜜殊;或又用其俗名稱他為僧揮。他與蘇軾往來甚厚。徽宗崇寧年間自縊而死。
《念奴嬌(夏日避暑)》仲殊 翻譯、賞析和詩意
《念奴嬌(夏日避暑)》是宋代仲殊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故園避暑,喜愛茂密的樹蔭蔽日光,美麗的云霞作為酒杯。竹影倒映在金色的泉水中,紅色的薇花借助篷簾映照。素質產生微風,皮膚香滑無汗,繡扇長時間悠閑地搖動。雙鸞停歇在綠色的竹林下,翠綠的筠竹時而搖曳。吹斷了舞影和歌聲,陽臺上的人已離去,只有當年的池塘和閣樓。佩帶上的蘭花結晶凝結著長久的思念,言語中透露著精神的約定。燕子離開了雕梁,大雁回歸紫色的邊塞,音信究竟由誰帶去。不知道好景如何,對于你來說,長久的是凄涼。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夏日避暑為背景,描繪了一幅清涼宜人的景象,同時透露出詩人對故園的思念之情。
詩中描述了在故園避暑的場景,詩人喜愛茂密的樹蔭,享受流霞作為酒杯的美景。竹影倒映在金色的泉水中,紅薇花借篷簾的映照顯得格外美麗。素質產生微風,使得皮膚香滑無汗,繡扇搖動著,宛如悠閑的時光。雙鸞停歇在綠竹下,綠竹時而搖曳。這些描繪展示了一個宜人的環境,讓人感受到清涼和舒適。
然而,詩中也透露出詩人的思鄉之情。吹斷了舞影和歌聲,陽臺上的人已離去,只剩下當年的池塘和閣樓。佩帶的蘭花結晶凝結著長久的思念,言語中透露著精神的約定。燕子離開了家中的雕梁,大雁回歸紫色的邊塞,音信究竟由誰帶去。詩人不知道故鄉的景象如何,對于他來說,長久的是凄涼。
整首詩描繪了一個清涼宜人的夏日避暑場景,通過對景物的描寫表達了對故園的思念之情。同時,詩人也透露出一種離愁別緒和對現狀的感慨,展示了他對故園的眷戀和對離別的痛苦。這首詩以清新的意境和細膩的描寫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間。
“音信憑誰托”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niàn nú jiāo xià rì bì shǔ
念奴嬌(夏日避暑)
gù yuán bì shǔ, ài fán yīn yì rì, liú xiá gōng zhuó.
故園避暑,愛繁陰翳日,流霞供酌。
zhú yǐng shāi jīn quán shù yù, hóng yìng wēi huā lián bó.
竹影篩金泉漱玉,紅映薇花簾箔。
sù zhì shēng fēng, xiāng jī wú hàn, xiù shàn zhǎng xián què.
素質生風,香肌無汗,繡扇長閑卻。
shuāng luán qī chù, lǜ yún shí xià fēng tuò.
雙鸞棲處,綠筠時下風籜。
chuī duàn wǔ yǐng gē shēng, yáng tái rén qù, yǒu dāng nián chí gé.
吹斷舞影歌聲,陽臺人去,有當年池閣。
pèi jié lán yīng níng niàn jiǔ, yán yǔ jīng shén yī yuē.
佩結蘭英凝念久,言語精神依約。
yàn bié diāo liáng, hóng guī zǐ sāi, yīn xìn píng shuí tuō.
燕別雕梁,鴻歸紫塞,音信憑誰托。
zhēng zhī hǎo jǐng, wèi jūn zhǎng shì xiāo suǒ.
爭知好景,為君長是蕭索。
“音信憑誰托”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