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簾鉤卷上梨花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簾鉤卷上梨花影”全詩
簾鉤卷上梨花影。
寶箏拈得雁難尋,篆香消盡山空冷。
釵鳳斜欹,鬢蟬不整。
殘紅立褪慵看鏡。
杜鵑啼月一聲聲,等閑又是三春盡。
作者簡介(洪邁)
洪邁(1123——1202),南宋饒州鄱陽(今江西省上饒市鄱陽縣)人,字景盧,號容齋,又號野處。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學士、資政大夫、端明殿學士,副丞相、封魏郡開國公、光祿大夫。卒年八十,謚“文敏”。配張氏,兵部侍郎張淵道女、繼配陳氏,均封和國夫人。南宋著名文學家。
《踏莎行》洪邁 翻譯、賞析和詩意
《踏莎行》是宋代洪邁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院落深沉,池塘寂靜。
簾鉤卷上梨花影。
寶箏拈得雁難尋,篆香消盡山空冷。
釵鳳斜欹,鬢蟬不整。
殘紅立褪慵看鏡。
杜鵑啼月一聲聲,等閑又是三春盡。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靜謐、寂靜的場景,通過細膩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和歲月無情的感慨。詩中以景寫情,通過對院落、池塘等自然景物的描繪,以及對簾鉤、寶箏、篆香等物品的提及,展現了作者內心深處的情感。
賞析:
這首詩的整體氛圍非常靜謐,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營造出一種幽靜的氛圍。詩中的"院落深沉,池塘寂靜"表現出一種寧靜的氛圍,使人感受到一種遠離塵囂的安寧之感。
"簾鉤卷上梨花影"描繪了梨花倒影在簾子上的美景,給人一種溫柔、清雅的感覺。"寶箏拈得雁難尋,篆香消盡山空冷"則通過對樂器和香熏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美好事物逝去的感嘆,同時也暗示了歲月的流逝和人事的無常。
"釵鳳斜欹,鬢蟬不整"描述了女子的容顏已有些褪去,給人一種歲月無情的感覺。"殘紅立褪慵看鏡"則展示了女子對自我容顏的懶散態度。
最后兩句"杜鵑啼月一聲聲,等閑又是三春盡"表達了時間的流逝,杜鵑的啼聲象征著春天的結束,再次強調了歲月無情的主題。
整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事物的描寫,展現了歲月流逝、時光不復的主題,傳達了作者對于光陰易逝、人生短暫的感慨,同時也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珍惜與思念之情。這首詩以細膩的描寫和婉約的語言給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慨。
“簾鉤卷上梨花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à suō xíng
踏莎行
yuàn luò shēn chén, chí táng jì jìng.
院落深沉,池塘寂靜。
lián gōu juǎn shàng lí huā yǐng.
簾鉤卷上梨花影。
bǎo zhēng niān dé yàn nán xún, zhuàn xiāng xiāo jǐn shān kōng lěng.
寶箏拈得雁難尋,篆香消盡山空冷。
chāi fèng xié yī, bìn chán bù zhěng.
釵鳳斜欹,鬢蟬不整。
cán hóng lì tuì yōng kàn jìng.
殘紅立褪慵看鏡。
dù juān tí yuè yī shēng shēng, děng xián yòu shì sān chūn jǐn.
杜鵑啼月一聲聲,等閑又是三春盡。
“簾鉤卷上梨花影”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三梗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