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啼傍黃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鷓鴣啼傍黃昏”全詩
英氣欲凌云。
深處未須留客,春風自掩柴門。
蒲團宴坐,輕敲茶臼,細撲爐熏。
彈到琴心三疊,鷓鴣啼傍黃昏。
分類: 朝中措
作者簡介(馬子嚴)
馬子嚴(生卒年不詳),南宋文人,字莊父,自號古洲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甌)人。淳熙二年(1175)進士,歷鉛山尉,恤民勤政。長于文詞,為寺碑,隱然有排邪之意,為倉銘,藹然有愛民之心(《嘉靖鉛山縣志》卷九)。能詩,嘗與趙蕃等唱和,《詩人玉屑》卷一九引《玉林詩話》,謂《烏林行》辭意精深,不減張籍、王建之樂府”。嘗知岳陽,撰《岳陽志》二卷,不傳(劉毓盤《古洲詞輯本跋》)。其馀事跡無考。據集中《金陵懷古》、《詠瓊花》諸作,知其足跡遍及大江南北。近人趙萬里輯有《古洲詞》二十九首。《全宋詞》第三冊錄其詞。《全宋詩》卷二六五O錄其詩五首。
《朝中措》馬子嚴 翻譯、賞析和詩意
《朝中措》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馬子嚴。這首詩描述了一幅清新自然的春日景色。
詩中運用了一系列意象來描繪春日的美景。首句“龍蓀晚穎破苔紋”,形容蔥蘢的春草已經沖破苔蘚的遮掩,茂盛生長。接著,“英氣欲凌云”表達了春草生機勃勃的姿態,似乎要攀上天空。
詩中提到“深處未須留客”,意味著在這美麗的景色中并不需要有人留連,即使沒有客人也足以享受其中的寧靜與美好。接下來的一句“春風自掩柴門”展現了自然的力量,春風吹拂著掩著柴門,給人一種家居安寧的感覺。
下面的幾句描述了詩人對于春日美景的品味和享受。他提到“蒲團宴坐”,意味著在草地上坐著享受春日的美景。接著的“輕敲茶臼,細撲爐熏”,描繪了在這樣的環境下,詩人細品茶香,欣賞薰爐的醇香。
最后兩句“彈到琴心三疊,鷓鴣啼傍黃昏”,展現了詩人在閑暇時彈琴的情景,琴音回蕩心坎,而鷓鴣的鳴叫來自于遠處落日時分,增添了一絲詩人情感的寄托。
整首詩展示了作者馬子嚴對春天的熱愛和對自然的敏感,同時貶字段句間的自然景色描寫的生動細膩,給人一種寧靜舒適的感受。
“鷓鴣啼傍黃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áo zhōng cuò
朝中措
lóng sūn wǎn yǐng pò tái wén.
龍蓀晚穎破苔紋。
yīng qì yù líng yún.
英氣欲凌云。
shēn chù wèi xū liú kè, chūn fēng zì yǎn zhài mén.
深處未須留客,春風自掩柴門。
pú tuán yàn zuò, qīng qiāo chá jiù, xì pū lú xūn.
蒲團宴坐,輕敲茶臼,細撲爐熏。
dàn dào qín xīn sān dié, zhè gū tí bàng huáng hūn.
彈到琴心三疊,鷓鴣啼傍黃昏。
“鷓鴣啼傍黃昏”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