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教吹作別離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莫教吹作別離聲”全詩
夜長欹枕數殘更。
嫩寒時節過燒燈。
已自孤鸞羞對鏡,未能雙鳳怕聞笙。
莫教吹作別離聲。
作者簡介(鄭域)
生卒年均不詳,約宋光宗紹熙中前后在世。淳熙十一年(1184)進士。曾倅池陽。慶元二年(公元1196年)隨張貴謨使金,著有燕谷剽聞二卷,記金國事甚詳。嘉定中官行在諸司糧料院干辦。域能詞,花庵詞選中錄存五首。趙萬里《校輯宋金元人詞》輯有《松窗詞》一卷。楊慎《詞品》卷四謂其《 昭君怨》詠梅詞“興比甚佳”,又《畫堂春·春思》詞“樂府多傳之”。
《浣溪沙(別恨)》鄭域 翻譯、賞析和詩意
浣溪沙(別恨)
酒雖少,愁卻濃,醉意未成。夜晚漫長,枕上數殘更。冬季嫩寒,燒起了燈。孤鸞羞于獨自對鏡,雙鳳還未能抵觸笙聲。請不要吹起別恨的聲音。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情緒低落的場景。他喝酒不愉快,愁苦沉重,無法陶醉其中。夜晚漫長,他躺在床上,不斷數著殘余的時光流逝。冬天的時候,他點燃了燈,照亮了孤獨的空寂。他自己感到羞愧,就像孤獨的鳳凰,無法面對鏡子。他還無法承受雙鳳合鳴的聲音,對音樂代表的歡樂與團聚感到畏懼。他請求不要讓別離的傷感再次響起。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哀愁和無奈。詩中運用了描寫夜晚的場景、點燃燈火的意象,使詩句更具畫面感。通過孤鸞、雙鳳等象征性的形象,詩人抒發了自己對孤獨和不愉快的感受。整首詩寫景與抒情相結合,給人以深思和共鳴。描繪了一個情感低落的夜晚場景,體現出詩人對別離和傷感的擔憂。該詩流露出詩人內心的孤寂和對美好回憶的渴望,讓讀者感觸到人之常情。
“莫教吹作別離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àn xī shā bié hèn
浣溪沙(別恨)
jiǔ báo chóu nóng zuì bù chéng.
酒薄愁濃醉不成。
yè zhǎng yī zhěn shù cán gèng.
夜長欹枕數殘更。
nèn hán shí jié guò shāo dēng.
嫩寒時節過燒燈。
yǐ zì gū luán xiū duì jìng, wèi néng shuāng fèng pà wén shēng.
已自孤鸞羞對鏡,未能雙鳳怕聞笙。
mò jiào chuī zuò bié lí shēng.
莫教吹作別離聲。
“莫教吹作別離聲”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