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表文同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八表文同軌”全詩
園荒一徑斷,苔古半階斜。
前池消舊水,昔樹發今花。
一朝辭此地,四海遂為家。
金輿巡白水,玉輦駐新豐。
紐落藤披架,花殘菊破叢。
葉鋪荒草蔓,流竭半池空。
紉珮蘭凋徑,舒圭葉翦桐。
昔地一蕃內,今宅九圍中。
架海波澄鏡,韜戈器反農。
八表文同軌,無勞歌大風。
分類: 田園
作者簡介(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號貞觀。名字取意“濟世安民”,隴西成紀人(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唐太宗李世民不僅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位書法家和詩人。唐太宗開創了著名的貞觀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為后來唐朝全盛時期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礎,為后世明君之典范。廟號太宗,謚號文武大圣大廣孝皇帝,葬于昭陵。
《過舊宅二首》李世民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的譯文:
《過舊宅二首》
停下華麗的轎車,駐足在譙縣鳴笳處。
園中道路荒蕪中斷,古階上的青苔向下傾斜。
前方的池塘已經消逝了舊時的水,以前的樹木又開放出新的花朵。
我一旦離開這個地方,整個四海都成了我的家。
金輦巡游在白水之間,玉輦停駐在新豐。
編織的藤蘿從架子上垂落,花朵凋謝了,菊花散落了。
葉子堆積在荒草和蔓生植物之間,流水已經干竭,池塘變得空蕩。
珠寶與錦帶的香囊已經湮沒在荒徑中,寶玉與翠葉被斬去如同刻紋桐木。
過去的領地如今變成了九道圍墻中的一個。
帆船的波浪在平靜的鏡子上映照,兵器被封存而農業繁榮。
八方的國家和諧同軌,不再需要歌頌強大的風。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李世民在游歷時寫的兩首描寫舊宅的詩。詩中通過描繪宅院荒涼、景物變遷的景象,表達了時間流轉、事物更替的主題。詩人將過去和現在相互對比,以展現宅院的榮辱興衰,同時表達了他自己的離別之情和對世事變遷的回憶。
第一首詩中,新豐停下了華麗的轎車,譙縣停住了鳴笳之音,表現了詩人對過去的向往和珍視。宅院內的園林已經荒廢,道路斷裂,青苔斜生,表明了歲月流逝和變遷不可避免的現實。詩人提到前池無舊水,古樹有新花,以此暗示過去的輝煌已一去不復返,但新的希望和活力正在發芽。最后一句“一朝辭此地,四海遂為家”,表達了詩人離別的悲傷,但也意味著他對未來的期望和對整個世界的擁抱。
第二首詩中,金輦和玉輦分別停留在白水和新豐,呈現出了詩人游歷的景象。藤蘿垂落、花朵凋零,暗示著時光流逝、萬物消亡的無情現實。草地上堆滿了葉子,池塘已干竭,反映出曾經的繁華不再,頹廢的景象。珠寶和錦帶已經被遺忘在荒徑,寶玉和翠葉被割去,描述了過去的輝煌已被歲月殘酷地摧毀。最后兩句“過去的領地如今變成了九道圍墻中的一個,帆船的波浪在平靜的鏡子上映照,兵器被封存而農業繁榮,八方的國家和諧同軌,不再需要歌頌強大的風”,以對比的手法揭示了過去與現在的差異,抒發了對和平與穩定的向往。
整體上,這首詩詞通過對過去和現在的景象對比,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思考和感慨。同時,詩人對新的希望和未來的期待也透過詩詞流露出來,展示了詩人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
“八表文同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ò jiù zhái èr shǒu
過舊宅二首
xīn fēng tíng cuì niǎn, qiáo yì zhù míng jiā.
新豐停翠輦,譙邑駐鳴笳。
yuán huāng yī jìng duàn, tái gǔ bàn jiē xié.
園荒一徑斷,苔古半階斜。
qián chí xiāo jiù shuǐ, xī shù fā jīn huā.
前池消舊水,昔樹發今花。
yī zhāo cí cǐ dì, sì hǎi suì wèi jiā.
一朝辭此地,四海遂為家。
jīn yú xún bái shuǐ, yù niǎn zhù xīn fēng.
金輿巡白水,玉輦駐新豐。
niǔ luò téng pī jià, huā cán jú pò cóng.
紐落藤披架,花殘菊破叢。
yè pù huāng cǎo màn, liú jié bàn chí kōng.
葉鋪荒草蔓,流竭半池空。
rèn pèi lán diāo jìng, shū guī yè jiǎn tóng.
紉珮蘭凋徑,舒圭葉翦桐。
xī dì yī fān nèi, jīn zhái jiǔ wéi zhōng.
昔地一蕃內,今宅九圍中。
jià hǎi bō chéng jìng, tāo gē qì fǎn nóng.
架海波澄鏡,韜戈器反農。
bā biǎo wén tóng guǐ, wú láo gē dà fēng.
八表文同軌,無勞歌大風。
“八表文同軌”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