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繻懷遠志”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棄繻懷遠志”全詩
霜峰直臨道,冰河曲繞城。
古木參差影,寒猿斷續聲。
冠蓋往來合,風塵朝夕驚。
高談先馬度,偽曉預雞鳴。
棄繻懷遠志,封泥負壯情。
別有真人氣,安知名不名。
分類:
作者簡介(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號貞觀。名字取意“濟世安民”,隴西成紀人(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唐太宗李世民不僅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位書法家和詩人。唐太宗開創了著名的貞觀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為后來唐朝全盛時期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礎,為后世明君之典范。廟號太宗,謚號文武大圣大廣孝皇帝,葬于昭陵。
《入潼關》李世民 翻譯、賞析和詩意
《入潼關》是一首唐代的詩詞,作者是李世民。詩中描述了潼關的壯麗景色和潼關的重要地位。
詩中的“崤函稱地險,襟帶壯兩京”描繪了潼關所在的地勢險峻,同時也象征了它對京城的重要性。“霜峰直臨道,冰河曲繞城”則描寫了潼關周圍山峰巍峨,江河蜿蜒的景觀。
“古木參差影,寒猿斷續聲”描述了山中古木的參差影影,寒猿的叫聲回蕩在山谷之間。“冠蓋往來合,風塵朝夕驚”表明潼關作為重要的交通要道,經常有官員和行人經過,風塵揚起,令人驚訝。
最后兩句“高談先馬度,偽曉預雞鳴。棄繻懷遠志,封泥負壯情。別有真人氣,安知名不名。”意思是說,盡管有些人可能不知道自己的名字,但他們還是會追求遠大的志向,放棄名利得失,心懷壯志。他們的氣度不同凡響,即使沒有被人知曉也不影響他們的存在。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潼關的壯麗景色和其重要性,表達了對志士豪杰的贊揚。詩中以山川地勢來描繪潼關的重要地位,以自然景觀和歷史圖景來突出潼關的雄渾氣勢,展現了唐代社會中許多有志之士追求理想、超越平凡的姿態。整首詩意境高遠,氣勢磅礴,給人一種宏偉壯觀之感。
“棄繻懷遠志”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rù tóng guān
入潼關
xiáo hán chēng dì xiǎn, jīn dài zhuàng liǎng jīng.
崤函稱地險,襟帶壯兩京。
shuāng fēng zhí lín dào, bīng hé qū rào chéng.
霜峰直臨道,冰河曲繞城。
gǔ mù cēn cī yǐng, hán yuán duàn xù shēng.
古木參差影,寒猿斷續聲。
guān gài wǎng lái hé, fēng chén zhāo xī jīng.
冠蓋往來合,風塵朝夕驚。
gāo tán xiān mǎ dù, wěi xiǎo yù jī míng.
高談先馬度,偽曉預雞鳴。
qì xū huái yuǎn zhì, fēng ní fù zhuàng qíng.
棄繻懷遠志,封泥負壯情。
bié yǒu zhēn rén qì, ān zhī míng bù míng.
別有真人氣,安知名不名。
“棄繻懷遠志”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