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跡巖勞傅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跡巖勞傅想”全詩
煙峰高下翠,日浪淺深明。
斑紅妝蕊樹,圓青壓溜荊。
跡巖勞傅想,窺野訪莘情。
巨川何以濟,舟楫佇時英。
分類:
作者簡介(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號貞觀。名字取意“濟世安民”,隴西成紀人(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唐太宗李世民不僅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位書法家和詩人。唐太宗開創了著名的貞觀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為后來唐朝全盛時期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礎,為后世明君之典范。廟號太宗,謚號文武大圣大廣孝皇帝,葬于昭陵。
《春日登陜州城樓俯眺原野回丹碧綴煙霞密翠斑…聊以命篇》李世民 翻譯、賞析和詩意
譯文:
登上陜州城樓,遠眺原野,看到回丹碧霧霞交織的景象。碧原開滿霧靄,綺麗的山嶺上建有一座壯麗的城池。煙云峰巒起伏,高低錯落,蒼翠的山峰倒映在明亮的陽光下。紅斑點綴著盛開的花朵,挺拔的青樹被濃密的葉片覆蓋著。追憶曾經在山巖上修建的艱辛,懷念途中駐足的意外情景。長江如何渡過,要依靠船只和船夫的智慧和勇氣。
詩意:
這首詩以春日登陜州城樓俯瞰原野為題材,描繪了遼闊的原野、美麗的自然景觀以及生活在其中的人們。作者借景抒發了自己對自然的贊美,對壯麗景色的感嘆,以及對生命的思考。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描繪了春天的原野景色,色彩斑斕、景象壯麗。通過描繪自然景觀,作者表達了自己對大自然的熱愛與敬畏之情。同時,詩中也透露出對人生的思考,詩人通過追憶艱辛和懷念途中的意外情景,折射出人生的曲折與變幻,以及面對巨川般的挑戰需要智慧與勇氣。整首詩以自然景觀為媒介,展示了人與自然之間的聯系和對人生的深刻思考。
“跡巖勞傅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n rì dēng shǎn zhōu chéng lóu fǔ tiào yuán yě huí dān bì zhuì yān xiá mì cuì bān liáo yǐ mìng piān
春日登陜州城樓俯眺原野回丹碧綴煙霞密翠斑…聊以命篇
bì yuán kāi wù xí, qǐ lǐng jùn xiá chéng.
碧原開霧隰,綺嶺峻霞城。
yān fēng gāo xià cuì, rì làng qiǎn shēn míng.
煙峰高下翠,日浪淺深明。
bān hóng zhuāng ruǐ shù, yuán qīng yā liū jīng.
斑紅妝蕊樹,圓青壓溜荊。
jī yán láo fù xiǎng, kuī yě fǎng shēn qíng.
跡巖勞傅想,窺野訪莘情。
jù chuān hé yǐ jì, zhōu jí zhù shí yīng.
巨川何以濟,舟楫佇時英。
“跡巖勞傅想”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二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