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堤柳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堤柳色”全詩
宿雨破新晴。
萬頃湖光,一堤柳色,人在畫圖行。
清明過了春無幾,花事已飄零。
莫待斜陽,便尋歸棹,家隔兩重城。
分類: 西湖
作者簡介(周端臣)
周端臣,宋詞人。字彥良,號葵窗。建業(今南京)人。光宗紹熙三年(一一九二)寓臨安。宋周密《武林舊事》云其曾經“御前應制”。后出仕,未十年而卒(釋斯植《采芝集·挽周彥良》“白首功成未年”)。其詞作今存九首,內容多為傷春、怨別,其中有四首“西湖”詞。亦能詩,《詩家鼎臠》及《宋詩紀事》收其詩九首。有《葵窗詞稿》,已佚。《江湖后集》卷三輯有其詩一卷。 周端臣詩,以影印文淵閣《四車全書·江湖后集》為底本,與新輯集外詩合編為一卷。
《少年游(西湖)》周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少年游(西湖)
四山煙靄未分明。
宿雨破新晴。
萬頃湖光,一堤柳色,人在畫圖行。
清明過了春無幾,花事已飄零。
莫待斜陽,便尋歸棹,家隔兩重城。
中文譯文:
少年漫游(西湖)
四山的煙霧尚未散盡,天空又被宿雨打破。
湖面上漫延著萬頃湖光,河堤旁是一片垂柳的翠綠,人們正在畫圖賞景。
清明過去了,春天已經接近尾聲,花事也隨風飄落。
不要等到夕陽西下,就尋找歸船的方向,家鄉隔著兩座城墻。
詩意和賞析:
《少年游(西湖)》是宋代文人周端臣所作的一首詩。詩中以描繪西湖的景色和表達游人心情為主題,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深情的抒發,展現了作者對美的向往和對時間流逝的感慨。
詩人首先描繪了西湖四周山脈被輕薄的煙霧籠罩的景象,以及即將出現的晴天。這一場景揭示出自然的變幻與隱喻著人生的無常。
接著,詩人用"萬頃湖光"和"一堤柳色"來形容西湖的美景,給人一種寧靜恬淡的感覺。同時,作者以"人在畫圖行"來表達游人正欣賞和記錄美景的情景,以此來突出游人在景色中的身臨其境和心曠神怡。
詩的后半段,作者以清明來象征春天的漸漸逝去,花事也隨著風的吹拂凋零。詩人通過此景象表達了對光陰易逝的感慨和對青春逝去的無奈。
最后,作者以"莫待斜陽,便尋歸棹,家隔兩重城"來表達詩人想要回家的愿望,同時也映射了詩人內心深處對老家和親人的思念之情。
整首詩憑借其細膩的描寫、深情的抒發和富有情感的意境,讓讀者能夠身臨其境感受到西湖美景的獨特魅力,并在此中思考人生的無常和時光的流逝。
“一堤柳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ào nián yóu xī hú
少年游(西湖)
sì shān yān ǎi wèi fēn míng.
四山煙靄未分明。
sù yǔ pò xīn qíng.
宿雨破新晴。
wàn qǐng hú guāng, yī dī liǔ sè, rén zài huà tú xíng.
萬頃湖光,一堤柳色,人在畫圖行。
qīng míng guò le chūn wú jǐ, huā shì yǐ piāo líng.
清明過了春無幾,花事已飄零。
mò dài xié yáng, biàn xún guī zhào, jiā gé liǎng chóng chéng.
莫待斜陽,便尋歸棹,家隔兩重城。
“一堤柳色”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三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