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悟海上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始悟海上人”全詩
若非滄浪子,安得從所愿。
北上太行山,臨風閱吹萬。
長云數千里,倏忽還膚寸。
觀其微滅時,精意莫能論。
百年不容息,是處生意蔓。
始悟海上人,辭君永飛遁。
分類: 悲哉行
作者簡介(王昌齡)

王昌齡 (698— 756),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后人譽為“七絕圣手”。早年貧賤,困于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亦有“詩家天子王江寧”的說法)。
《悲哉行》王昌齡 翻譯、賞析和詩意
《悲哉行》中文譯文:
不要聽那白發老者的吟誦,
人世間易滋生憂怨。
若非我這滄浪子,
又怎能實現所愿望。
前往太行山之北,
迎風登上高山觀賞。
長長的云彩在千里之外,
瞬間又回到皮膚寸寸。
觀察這微弱的存在,
純粹的意義無法解釋。
百年不能放松,
我所在之地生意蔓延。
終于明白海上的人,
離開君主永遠飛遁。
詩意和賞析:
《悲哉行》是一首表達作者憂傷及對人生意義的思考的詩。詩中,作者提醒讀者不要沉溺于老人的悲愁詩詞中,因為在人世間,煩惱和怨念太容易產生。作者自稱為“滄浪子”,表達了他的志向和決心,因為只有他才能實現自己的愿望。
接著,作者描述了他北上太行山的壯麗景色,如登高望遠、瞻仰云彩在天空中飄移的情景。這些景象的流失與人生中短暫的存在形成了對比,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現實虛幻的思考。作者認識到微小的存在和它們的消逝很難用言語來解釋,以此表達了人生的無常和意義的深度難以捉摸。
最后,作者談到自己的位置,表示百年來他一直不停地努力著,生意繁榮。然而,作者開始意識到海上的人們離開了君主,并選擇了永遠的飛遁,這可能象征著作者對塵世的厭倦和追求更高境界的渴望。
總的來說,詩歌描繪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和追求,通過景色的變幻和人生的瞬息萬變,表達了個人感慨和對塵世的深思。
“始悟海上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ēi zāi xíng
悲哉行
wù tīng bái tóu yín, rén jiān yì yōu yuàn.
勿聽白頭吟,人間易憂怨。
ruò fēi cāng láng zi, ān dé cóng suǒ yuàn.
若非滄浪子,安得從所愿。
běi shàng tài háng shān, lín fēng yuè chuī wàn.
北上太行山,臨風閱吹萬。
cháng yún shù qiān lǐ, shū hū hái fū cùn.
長云數千里,倏忽還膚寸。
guān qí wēi miè shí, jīng yì mò néng lùn.
觀其微滅時,精意莫能論。
bǎi nián bù róng xī, shì chù shēng yì màn.
百年不容息,是處生意蔓。
shǐ wù hǎi shàng rén, cí jūn yǒng fēi dùn.
始悟海上人,辭君永飛遁。
“始悟海上人”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