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我一禮心”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今我一禮心”全詩
如彼雙塔內,孰能知是非。
愚也駭蒼生,圣哉為帝師。
當為時世出,不由天地資。
萬回主此方,平等性無違。
今我一禮心,億劫同不移。
肅肅松柏下,諸天來有時。
分類:
作者簡介(王昌齡)

王昌齡 (698— 756),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后人譽為“七絕圣手”。早年貧賤,困于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亦有“詩家天子王江寧”的說法)。
《香積寺禮拜萬回平等二圣僧塔》王昌齡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是唐代王昌齡創作的《香積寺禮拜萬回平等二圣僧塔》。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香積寺,禮拜萬回,
平等二圣僧塔。
真實無需皇帝加持而來,
只是受益于佛法的化身。
就像那雙塔內部一樣,
誰能辨別是非對錯呢?
愚鈍的人們會對此感到驚訝,
而圣者則是皇帝的師傅。
在這個時代中,
圣者并非來自于天地的特殊賜予,
而是出自于這個時代的需要。
萬次的祈禱都是為了這個目標,
平等的精神不會被違背。
如今,我一心一意地行禮,
億萬劫都無法改變我的初衷。
在鄭重莊嚴的松柏樹下,
眾天神也會有所感應。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述了香積寺的景象和其中蘊含的思想。香積寺是一個寺廟,詩中提到了萬次的禮拜,強調了虔誠和持之以恒的信仰。詩中所言的平等二圣僧塔指的是寺廟中的兩座塔,它們象征著佛法的平等和智慧。
詩中表達了一種平等的觀念,即真正的圣者并非需要皇帝的加持,而是通過修行和領悟佛法而得到的。塔內的圣者無法被凡人所理解,因為他們超越了世俗的是非觀。愚鈍的人們會對圣者感到驚訝,而他們卻是帝王的導師。
詩人認為圣者并非是上天賦予的特殊存在,而是適應時代需求而出現的。他們的存在并不違背平等的原則,而是為了維護平等的精神。詩人表示自己虔誠地行禮,無論經歷多少劫數,都無法改變他對平等的追求。
整首詩以莊嚴肅穆的語氣表達了對佛法和平等思想的敬仰,同時強調了虔誠信仰和持之以恒的修行的重要性。通過對寺廟景象的描寫和對圣者的思考,詩人傳達了對平等與智慧的追求,并表達了對人類命運和宇宙秩序的思考。
“今我一禮心”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āng jī sì lǐ bài wàn huí píng děng èr shèng sēng tǎ
香積寺禮拜萬回平等二圣僧塔
zhēn wú yù huà lái, jiè yǒu chéng huà guī.
真無御化來,借有乘化歸。
rú bǐ shuāng tǎ nèi, shú néng zhī shì fēi.
如彼雙塔內,孰能知是非。
yú yě hài cāng shēng, shèng zāi wèi dì shī.
愚也駭蒼生,圣哉為帝師。
dāng wéi shí shì chū, bù yóu tiān dì zī.
當為時世出,不由天地資。
wàn huí zhǔ cǐ fāng, píng děng xìng wú wéi.
萬回主此方,平等性無違。
jīn wǒ yī lǐ xīn, yì jié tóng bù yí.
今我一禮心,億劫同不移。
sù sù sōng bǎi xià, zhū tiān lái yǒu shí.
肅肅松柏下,諸天來有時。
“今我一禮心”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