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歌催夕陽”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清歌催夕陽”全詩
一抹遠山無蒂。
收越棹,起吳檣。
人間何限忙。
石頭城,西北角。
杳杳天低鶻落。
渾不似,此波光。
清歌催夕陽。
分類: 更漏子
作者簡介(羅椅)
羅椅(1214—1292) 南宋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字子遠,號澗谷(一作間谷)。宋寶佑丙辰(1256)以“四貢元”著,寶祐四年(公元1256年)進士,知贛州信豐縣。選潭州軍學教授,占籍茶陵,后擢京榷提舉,朝請大夫,遷監察御使。時賈似道專權蔽主,椅上書直言,遭報復。公以國事不可為,憂郁成疾,往來潭、吉間,茶陵乃必經之地,竟愛上茶陵的云山洣水,宋景炎丁丑(1277)以疾卒于署。
《更漏子》羅椅 翻譯、賞析和詩意
《更漏子》
晚潮生,涼月細。
一抹遠山無蒂。
收越棹,起吳檣。
人間何限忙。
石頭城,西北角。
杳杳天低鶻落。
渾不似,此波光。
清歌催夕陽。
中文譯文:
晚潮漲起,月光清涼。
遠處的山巒仿佛沒有根基。
收攏船篙,升起船帆。
人世間何其繁忙。
石頭城,位于西北角。
天空顯得無邊無際,鶻鳥降落。
卻與這一番波光景象渾然不同。
悠揚的歌聲催促著夕陽。
詩意:
這首詩以描繪夜晚的江湖景色為主題,通過對月光、山巒、船帆和歌聲的描寫,突顯了石頭城夜晚的靜謐和美麗。詩人通過紛至沓來的繁忙世界與安靜而寧謐的自然景色形成對比,表達了對煩囂世俗的厭倦和對清凈自然的向往之情。
賞析:
本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對夜晚江湖景色的細膩描摹,使讀者對石頭城夜晚的寧靜景象有了清晰的印象。首句以晚潮和涼月為景,給人一種夏夜的清涼感。接著以遠山無蒂之形容來描寫山巒的蒼茫,以收越棹,起吳檣表達出一種動感。隨后的人間何限忙,則暗示了現實生活的繁忙與喧囂。
石頭城位于西北角,這里的天空被描寫為杳杳天低鶻落,形容了天空的遼闊無際和鶻鳥降落的場景,與前面忙碌的人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最后一句清歌催夕陽,則以音樂的形式催促著夕陽的落下,給人以一種寧靜和美好的感覺。
整首詩通過對景色的描寫,傳達了作者對煩囂世俗的厭倦和對自然美好的向往之情。展示了宋代詩人對江湖夜景的獨特感悟,引導讀者進入一種寧靜和美麗的境界。
“清歌催夕陽”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ēng lòu zi
更漏子
wǎn cháo shēng, liáng yuè xì.
晚潮生,涼月細。
yī mǒ yuǎn shān wú dì.
一抹遠山無蒂。
shōu yuè zhào, qǐ wú qiáng.
收越棹,起吳檣。
rén jiān hé xiàn máng.
人間何限忙。
shí tou chéng, xī běi jiǎo.
石頭城,西北角。
yǎo yǎo tiān dī gǔ luò.
杳杳天低鶻落。
hún bù shì, cǐ bō guāng.
渾不似,此波光。
qīng gē cuī xī yáng.
清歌催夕陽。
“清歌催夕陽”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仄韻) 上聲二十六寢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