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在郎邊郎不記”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分在郎邊郎不記”全詩
嚼破白桃花蕊。
人在夕陽深巷里。
燕見來也未。
一樣半紅紫。
雙鳳同心結子。
分在郎邊郎不記。
為郎今拆碎。
作者簡介(趙汝茪)
趙汝茪 guāng(約公元1247年前后在世),字參晦,號霞山,又號退齋,趙宋宗室,宋太宗第四子、商王元份七世孫,為趙善官之幼子。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詳,約宋理宗淳佑中前后在世。有詞名,周密曾擬其詞體作詞,宋編的《陽春白雪》和《絕妙好詞》均選其作品,《全宋詞》輯其《退齋詞》一卷,存詞九篇。
《謁金門》趙汝茪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謁金門》
羞澀地說起。
嚼碎了白桃花蕊。
我在夕陽下的深巷中,
燕子也未曾見過我。
一樣有一半是紅的,一半是紫的。
雙鳳凝聚成結子,
分在我的丈夫身旁,他卻不記得。
為了我的丈夫,我現在已碎裂。
詩意:
這首詩以女性的內心感受為主線,表達了女子因為羞澀而不愿對丈夫表達自己的情感。她將自己與嚼破的白桃花蕊進行了隱喻,表示自己感情的脆弱和內心的矛盾。作者通過描述自己在夕陽下的深巷中獨自抒發情感,體現了女子內心的孤獨和不被理解的狀態。她在丈夫身邊雖然有雙鳳凝聚的結子,但丈夫卻沒有留下記憶,這使她感到無法得到安慰和滿足,最終導致自己精神上的破碎。
賞析:
《謁金門》通過描寫女性的內心世界,反映了古代女子因為社會制約而無法真實表達自己的情感。詩中的嚼破的白桃花蕊和分在丈夫身旁的結子都是運用了隱喻手法,將女主角的情感狀態形象化地展現出來。整首詩以簡潔的文字,抒發了女性的內心糾結和被忽視的苦悶,表達了對愛情的渴望和對生活的無奈。通過描寫女性心靈的掙扎和破碎,趙汝茪揭示了古代女子在社會角色中所面臨的困境和無奈,具有深遠的思想內涵。
“分在郎邊郎不記”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è jīn mén
謁金門
xiū shuō qǐ.
羞說起。
jué pò bái táo huā ruǐ.
嚼破白桃花蕊。
rén zài xī yáng shēn xiàng lǐ.
人在夕陽深巷里。
yàn jiàn lái yě wèi.
燕見來也未。
yí yàng bàn hóng zǐ.
一樣半紅紫。
shuāng fèng tóng xīn jié zǐ.
雙鳳同心結子。
fēn zài láng biān láng bù jì.
分在郎邊郎不記。
wèi láng jīn chāi suì.
為郎今拆碎。
“分在郎邊郎不記”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