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想傅巖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飛想傅巖中”全詩
結浪冰初鏡,在徑菊方叢。
約嶺煙深翠,分旗霞散紅。
抽思滋泉側,飛想傅巖中。
已獲千箱慶,何以繼熏風。
分類:
作者簡介(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號貞觀。名字取意“濟世安民”,隴西成紀人(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唐太宗李世民不僅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位書法家和詩人。唐太宗開創了著名的貞觀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為后來唐朝全盛時期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礎,為后世明君之典范。廟號太宗,謚號文武大圣大廣孝皇帝,葬于昭陵。
《秋暮言志》李世民 翻譯、賞析和詩意
秋暮言志
朝光浮燒野,霜華凈碧空。
結浪冰初鏡, 在徑菊方叢。
約嶺煙深翠,分旗霞散紅。
抽思滋泉側,飛想傅巖中。
已獲千箱慶,何以繼熏風。
中文譯文:
秋天傍晚時的思考
朝陽的光芒映照在炊煙的田野上,霜華將碧藍的天空凈化。
結冰的湖泊初具鏡面,花徑上的菊花叢中。
山嶺上的煙霧蒼翠濃密,旗幟在霞光中閃爍紅光。
思緒如泉水般滋長于側邊,思考傾向于傅巖山中。
已經獲得了千箱的欣喜,又如何延續那熏風的香氣呢。
詩意:
這首詩詞由唐代皇帝李世民所作。他觀賞秋天傍晚的景色,表達了自己內心的思考和哲學意味。詩中通過描繪自然景色的美麗與變化,同時抒發了對生命的瞬息即逝之感嘆,對人生意義的思考。
賞析:
《秋暮言志》以自然景色為背景,通過描繪秋天傍晚的美景,將自己的思考和內心情感融入其中。詩中運用了大量意象描寫,如朝光、霜華、結浪冰、菊花等,使整首詩具有強烈的視覺效果和意象感。通過描繪煙霧彌漫的山嶺和霞光閃爍的紅旗,表現了大自然的壯美和變幻之態,同時也表達出生命的短暫和變化的無常。
詩中作者以思緒滋長于泉水側、飛想傅巖山中,表達了思考的深度和抽象的意味,同時也體現了詩人對人生意義的思考與探索。最后,詩人表達了對獲得欣喜的思考和對熏風香氣的渴望,體現了不斷追求更高峰的人生追求和進取精神。
總之,《秋暮言志》以自然景色為背景,通過細膩的描繪和深刻的思考,將人生哲理娓娓道來,展現了詩人的情感、思考和追求。
“飛想傅巖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mù yán zhì
秋暮言志
cháo guāng fú shāo yě, shuāng huá jìng bì kōng.
朝光浮燒野,霜華凈碧空。
jié làng bīng chū jìng, zài jìng jú fāng cóng.
結浪冰初鏡,在徑菊方叢。
yuē lǐng yān shēn cuì, fēn qí xiá sàn hóng.
約嶺煙深翠,分旗霞散紅。
chōu sī zī quán cè, fēi xiǎng fù yán zhōng.
抽思滋泉側,飛想傅巖中。
yǐ huò qiān xiāng qìng, hé yǐ jì xūn fēng.
已獲千箱慶,何以繼熏風。
“飛想傅巖中”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仄韻) 去聲一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