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下有寡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城下有寡妻”全詩
百戰苦不歸,刀頭怨明月。
塞云隨陣落,寒日傍城沒。
城下有寡妻,哀哀哭枯骨。
分類:
作者簡介(常建)

常建(708-765),唐代詩人,字號不詳,有說是邢臺人或說長安(今陜西西安)人,開元十五年與王昌齡同榜進士,長仕宦不得意,來往山水名勝,過著一個很長時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隱居鄂渚。大歷中,曾任盱眙尉。
《塞上曲》常建 翻譯、賞析和詩意
《塞上曲》是唐代詩人常建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寫了戰爭中壯士們的辛酸遭遇和家人們的悲痛。
翩翩云中使,來問太原卒。
百戰苦不歸,刀頭怨明月。
塞云隨陣落,寒日傍城沒。
城下有寡妻,哀哀哭枯骨。
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飄蕩在云中的使者,前來詢問在太原陣亡的將士。
經歷百戰卻艱難歸來,刀上怨恨明亮的月光。
戰云隨陣落下,寒日即將沉沒在城市旁。
城下有許多寡婦,哀慟地哭泣著他們枯骨。
詩意和賞析:
《塞上曲》表達了士兵的悲憤和家屬的哀傷,以塞上戰爭為背景,揭示了戰爭的殘酷和人民的悲慘命運。整首詩寫人民背井離鄉、壯志難酬、生離死別之苦,通過展現士兵與明月互相怨恨,城下寡婦痛哭的場景,表達了對戰爭的譴責和對人民苦難的同情之情。詩中通過鮮明的形象描寫和深刻的思想感情表露,加之平鋪直敘的語言風格,使讀者能夠直接感受到其中的苦澀和悲涼。
這首詩詞通過簡練的語言和生動的形象描寫了戰爭造成的悲劇和人民的苦難,抒發了作者對戰爭的憤慨和對人民的同情。它以鮮明的對比,將戰爭的殘酷和人民的悲苦生動地展現在讀者面前,讓人對戰爭和苦難的現實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同時,它也呼喚著和平與安寧,讓人們意識到和平的可貴和戰爭的可怕,從而引起對戰爭和苦難的深思。
整首詩透過對戰爭和家庭悲傷的描寫,表達了對戰爭的批判和對人民苦難的同情。它以簡練的語言和形象鮮明的描寫,將戰爭和家人的悲痛形象化,讓讀者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悲涼和無奈。它通過對戰爭的再現和批判,激發了人們對和平、幸福生活的追求,呼喚人們珍惜和平,遠離戰爭的苦難。
“城下有寡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āi shàng qǔ
塞上曲
piān piān yún zhōng shǐ, lái wèn tài yuán zú.
翩翩云中使,來問太原卒。
bǎi zhàn kǔ bù guī, dāo tóu yuàn míng yuè.
百戰苦不歸,刀頭怨明月。
sāi yún suí zhèn luò, hán rì bàng chéng méi.
塞云隨陣落,寒日傍城沒。
chéng xià yǒu guǎ qī, āi āi kū kū gǔ.
城下有寡妻,哀哀哭枯骨。
“城下有寡妻”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八齊 (仄韻) 去聲八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