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年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七十二年翁”全詩
曾客吳中。
清游占斷水晶宮。
幾度藕花歸棹晚,月煙鐘。
追記已陳蹤。
回首空濛。
憑高荒草夕陽同。
欲同謝公歌舞地,落葉鳴蛩。
作者簡介(善珍)
釋善珍(一一九四~一二七七《續補高僧傳》作生紹興甲寅,卒嘉定丁丑,誤提前了一個甲子),字藏叟,泉州南安(今福建南安東)人,俗姓呂。年十三落發,十六游方,至杭,受具足戒。謁妙峰善公于靈隱,入室悟旨。歷住里之光孝、承天,安吉之思溪圓覺、福之雪峰等寺。后詔移四明之育王、臨安之徑山。端宗景炎二年五月示寂,年八十四。有《藏叟摘稿》二卷。事見《補續高僧傳》卷一一、《續燈正統》卷一一。
《浪淘沙(九日登釣臺懷思溪舊游)》善珍 翻譯、賞析和詩意
浪淘沙(九日登釣臺懷思溪舊游)
七十二年翁。曾客吳中。
清游占斷水晶宮。
幾度藕花歸棹晚,月煙鐘。
追記已陳蹤。
回首空濛。
憑高荒草夕陽同。
欲同謝公歌舞地,落葉鳴蛩。
中文譯文:
浪淘沙(九日登釣臺懷思溪舊游)
七十二年的老人,曾客居于吳中。
清游時曾步入水晶宮。
幾次看見藕花在晚歸的船上,月光和炊煙交融成鐘聲。
追憶已成過去。
回首間迷糊。
憑高望著荒蕪的草地,與夕陽一同漸遠。
想要與謝公一起歌舞的地方,落葉聲中響著蛩蛩聲。
詩意:
這首詩詞通過作者老人的回憶,表達了對年輕時在吳中游玩所經歷的美好時光的懷戀之情。他回想起了曾經游覽過的水晶宮,描繪了藕花晚歸的景象,以及與夕陽一同逐漸遠離的感覺。他還表達了自己希望能夠再次與謝公一起共舞的愿望,同時在這個愿望中,落葉聲與蛩蛩聲也映射出歲月的流轉和生命的短暫。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優美的語言,展示了作者對往昔美好時光的追思和對歲月流轉的感慨。在描繪藕花晚歸和夕陽逐漸消散之間,營造出一種溫馨而悠遠的氛圍。同時,通過意象的轉換,將作者對與謝公共舞的向往與歲月流逝和生命的短暫相結合,表達了對時間的凝視和對生活的思考。整首詩以其簡約而深邃的表達,使讀者在品味之余也能引發對時間和回憶的思考。
“七十二年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àng táo shā jiǔ rì dēng diào tái huái sī xī jiù yóu
浪淘沙(九日登釣臺懷思溪舊游)
qī shí èr nián wēng.
七十二年翁。
céng kè wú zhōng.
曾客吳中。
qīng yóu zhàn duàn shuǐ jīng gōng.
清游占斷水晶宮。
jǐ dù ǒu huā guī zhào wǎn, yuè yān zhōng.
幾度藕花歸棹晚,月煙鐘。
zhuī jì yǐ chén zōng.
追記已陳蹤。
huí shǒu kōng méng.
回首空濛。
píng gāo huāng cǎo xī yáng tóng.
憑高荒草夕陽同。
yù tóng xiè gōng gē wǔ dì, luò yè míng qióng.
欲同謝公歌舞地,落葉鳴蛩。
“七十二年翁”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