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胡為議論獨見假”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胡為議論獨見假”出自宋代蘇軾的《石蒼舒醉墨堂》, 詩句共7個字,詩句拼音為:hú wéi yì lùn dú jiàn jiǎ,詩句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

    “胡為議論獨見假”全詩

    《石蒼舒醉墨堂》
    人生識字憂患始,姓名粗記可以休。
    何用草書夸神速,開卷惝恍令人愁。
    我嘗好之每自笑,君有此病何年瘳。
    自言其中有至樂,適意無異逍遙游。
    近者作堂名醉墨,如飲美酒銷百憂。
    乃知柳子語不妄,病嗜土炭如珍羞。
    君于此藝亦云至,堆墻敗筆如山丘。
    興來一揮百紙盡,駿馬倏忽踏九州。
    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
    胡為議論獨見假,只字片紙皆藏收。
    不減鐘張君自足,下方羅趙我亦優。
    不須臨池更苦學,完取絹素充衾裯。

    分類: 書法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頭像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石蒼舒醉墨堂翻譯及注釋

    翻譯
      人的一生憂愁苦難是從識字開始的,因此,只要能寫能認自己的姓名就可以了。更何況用草書來夸耀書法的神奇和快速,讓人看了模糊恍惚令人發愁。我每每自笑曾經愛好草書,不想你也有這個“毛病”,不知道哪年才能病愈?還說這里面有什么最大的快樂,非常稱心合意,和莊子的逍遙游沒有什么不同。最近,先生建造了醉墨堂,就像啜飲美酒能消愁銷除煩惱一樣。看先生這個樣子,我才領會到柳宗元說得不錯:嗜好土炭的病人吃起土炭就像美味佳肴一樣。先生在書法藝術也可以說達到了最高境界,用壞的筆堆在墻邊像山丘一樣高。興致來時,揮動筆墨多少紙都用得完,就好像駿馬一轉眼就踏遍九州大地。我的書法都是憑借想象力創造的,本來就沒有什么章法,一點一畫隨手寫來,也懶得去仔細推敲琢磨。為什么我的隨口議論獨獨被先生所容納,就連只字片紙也會收藏起來?如果用“不低于鐘繇、張芝”來評價先生,先生完全當得起;如果用“向下和羅暉、趙襲差不多”來評價我,我似乎還要好些。從今后,先生不用再像張芝那樣臨池苦學,池水盡黑了;那些未曾染色的白絹與其先寫字后再染色做衣服,不如直接拿來做被褥床帳。

    注釋
    ⑴石蒼舒——字才美,京兆(即長安)人,善草隸書。人稱“草圣三昧”。
    ⑵據載,項羽年輕時候,曾對他叔父說:寫字只要能記姓名就夠了,不必再學下去了。蘇軾化用其語。
    ⑶惝恍(chǎng huǎng)——模糊不清,這里形容草書變化無端。
    ⑷瘳(chǒu)——病愈。
    ⑸至樂——與下句的“逍遙游”,都是《莊子》中的篇名,這里用其字面含義。至樂,最大最高層次的快樂。
    ⑹柳子——柳宗元。
    ⑺這兩句說:這才知道柳宗元的話不差,只有得病的人才會把土炭當作美味。這里承上句謂石蒼舒視墨汁如美酒而言。柳宗元曾說,他見過一位內臟有病的人,竟想吃土炭和酸堿之物,吃不到就很難受;凡是溺愛文辭、擅長書法的人,都像得了這種怪癖癥。
    ⑻這兩句說:石蒼舒書法造詣也達到了極致,他用壞的筆已堆成了小山,足見功夫之深。唐代草書名家懷素和尚,把用過的筆積埋在山下,稱為“筆冢”。
    ⑼這兩句形容書寫神速。
    ⑽意造——以意為之,自由創造。
    ⑾推求——指研究筆法。
    ⑿假——寬容,這里是作者的自謙。
    ⒀這兩句說:為什么我的議論(即“意造無法”、“點畫信手”之論)獨獨受到你的贊同,我的書法作品也受到你的偏愛,被你收藏?言外之意,石蒼舒與自己觀點一致。
    ⒁鐘張——指鐘繇、張芝,皆漢末名書法家。
    ⒂方——比。 羅趙——羅暉、趙襲,皆漢末書法家。這兩句說:石蒼舒的書法是可以與鐘、張相比,我的書法也比羅、趙略勝一籌。
    ⒃這兩句說:不必學張芝臨池苦學書法;與其用絹素寫字,還不如用作被單。據載,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家有帛絹,必先書寫,后再煉制成衣。

    石蒼舒醉墨堂賞析

      石蒼舒字才美(蘇軾詩集作“才翁”),長安人。擅長草書、隸書書法,人稱得“草圣三昧”。蘇軾由開封至鳳翔,往返經過長安,必定到他家。1068年(熙寧元年),蘇軾鳳翔任滿還朝,在石家過年。他藏有褚遂良《圣教序》真跡,堂取名“醉墨”,邀蘇軾作詩。蘇軾回到汴京,寫了這首詩寄給他。

      蘇軾是大書法家,有多篇詩談到書法。像《鳳翔八觀》里的《石鼓文》、《次韻子由論書》、《孫莘老求墨妙亭詩》和這首《石蒼舒醉墨堂》,都是膾炙人口的。那幾首詩都涉及論書,而這首詩純粹從虛處落筆,尤其特殊。

      這是蘇軾早期的七古名篇。他后來的七古中常見辯口懸河、才華橫溢的特色,這首即是這種特色早期成熟的表現。堂名“醉墨”就很出奇,詩也就在這名字上翻騰。

      起首明要恭維石蒼舒草書出眾,卻偏說草書無用,根本不該學。這種反說的方式前人稱為“罵題格”。

      第一句是充滿牢騷的話。這些牢騷是和蘇軾那段時期的感受分不開的。在鳳翔的前期,知府宋選對他很照顧。后來宋選離任,由陳希亮接任。陳希亮對下屬冷冰冰的,又好挑剔,甚至蘇軾起草的文字,他總要橫加涂抹。蘇軾對此很不滿,在詩里也有所表現,如《客位假寐》。蘇軾到了京城,正值王安石為參知政事,主張變更法度,蘇軾也不滿意,以致后來因此而遭放逐。這時雖未到和王安石鬧翻的地步,但心里有牢騷,所以借這首詩沖口而出。這句話表面上不怎么樣,但把“憂患”的根源歸于“識字”,是有點驚人的。至于“憂患”到底何在,作者卻一點即收,使讀者自己領會。古人輕視識字的,要數項羽最有名氣。他認為字不過用來記記姓名,不值得學(《史記·項羽本紀》)作者巧妙地用了項羽這個典故而不落用典的痕跡。開頭說,識字本是多余的事,更何況認草字;寫草字,又寫得龍飛鳳舞,讓人打開卷子一看驚嘆不己,那就更不對了。“惝恍”二字形容草書的變化無端。“令人愁”明貶暗褒。這兩句緊緊呼應下文“興來”二句。這四句破空而來,合寫兩人而側重對方。

      五六二句從詩人到對方,在章法中是轉換之處。蘇軾是書法家,《次韻子由論書》一開始就說:“我雖不善書,曉書莫如我。”用“我嘗好之”對比“君有此病”,也是明貶暗褒。“病”指其好之成癖,暗伏對方草書功力之深,引出下面六句正面點明“醉墨”的旨趣。七八兩句把《莊子》兩個篇名用來贊美對方草書功力之深。九、十兩句正面點明以“醉墨”來命名的用意,十一、十二兩句又用柳宗元的比喻回應“君有此病何能瘳”,看似批評,實是夸獎。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樂之不倦,造詣必深。下面四句即是正面贊美。這四句極有層次,首句總提,次句暗用前人“筆冢”(如王羲之、智永、懷素等)的故事寫其用力之勤。接下來寫其造詣之深,這是用力之勤的結果。這兩句又和篇首“神速”句呼應,一正寫,一比喻。條理井然,語言飛動。

      “我書”四句回到詩人自己,呼應上文“我嘗好之”句。詩人先謙稱自己的書法“本無法”,即不合規矩,“點畫”句和“惝恍”句相應。接下兩句反問石蒼舒為何對他的書法如此偏愛,表面上是詩人自我否定,實有自負書法之意。如果正寫就顯得乏味,而且易流為詩人的自我吹噓,用反詰語氣來表現,供人回味,深得立言之體。懷素說:“王右軍云,吾真書過鐘而草不減張。仆以為真不如鐘,草不及張。”“不減鐘張”句即翻用這個典故贊美石蒼舒。漢末張芝(伯英)和羅暉(叔景)、趙襲(元嗣)并稱,張伯英自稱:“上比崔杜不足,下方羅趙有余。”(見《晉書·衛恒傳》)“下方羅趙”句即正用此典以收束“我書”。張芝人稱“草圣”,《三國志·魏書·韋誕傳》注說,張芝家里的衣帛,必定先用來寫字,然后才染色做衣服。他臨池學書,每天在池里洗筆,池水都成黑色了。結尾兩句,詩人又反用此典回應篇首四句,既點到了石蒼舒,又點到了自己。這四句都用寫字的典故,出神入化而又緊扣主題。

      這首七古體現出蘇軾的作詩本領。趙克宜評價說:“絕無工句可摘,而氣格老健,不余不欠,作家本領在此。”所謂不余不欠,就是既把題意說透,又沒有多余的話。這正是蘇軾風格的特色。善于在別人難于下筆之處著墨,把敘事議論抒情完全熔為一爐。語言形象生動,結構波瀾起伏,正說反說,忽擒忽縱,意之所向,無隱不達。如同天馬行空,去來無跡;細加尋繹,卻又綱舉目張,脈絡分明。正如作者所說的畫竹之妙:“交柯亂葉動無數,一一皆可尋其源。”(《王維吳道子畫》)至于使用典故,更是信手拈來,頭頭是道,體現了作者廣博的學識。

      蘇軾對于書法技藝的看法是「由技入道」,追求無意的境界,但此一境界必須由積學勤練而得,詩中有「堆墻敗筆如山丘」、「興來一揮百紙盡」便是積學勤練的過程,「我書意造本無法」則是所達到的境界。《蘇軾文集》卷六十九〈評草書〉:「書初無意于佳,乃佳耳。

      草書雖是積學乃成,然要是出于欲速。古人云:『匆匆不及,草書』,此語非是。若『匆匆不及』,乃是平時亦有意於學。此弊之極,遂至于周越、仲翼,無足怪者。吾書雖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踐古人,是一快也。」最足以作為證明。

    石蒼舒醉墨堂創作背景

      此詩作于宋仁宗熙寧二年(1069年),蘇軾時年三十四歲。蘇軾由開封至鳳翔,往返經過長安,必定到石蒼舒家。熙寧元年(1068年),蘇軾鳳翔任滿還朝,在石家過年。他藏有褚遂良《圣教序》真跡,堂取名“醉墨”,邀蘇軾作詩。蘇軾回到汴京,寫了這首詩寄給他。

    “胡為議論獨見假”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í cāng shū zuì mò táng
    石蒼舒醉墨堂

    rén shēng shí zì yōu huàn shǐ, xìng míng cū jì kě yǐ xiū.
    人生識字憂患始,姓名粗記可以休。
    hé yòng cǎo shū kuā shén sù, kāi juàn chǎng huǎng lìng rén chóu.
    何用草書夸神速,開卷惝恍令人愁。
    wǒ cháng hǎo zhī měi zì xiào, jūn yǒu cǐ bìng hé nián chōu.
    我嘗好之每自笑,君有此病何年瘳。
    zì yán qí zhōng yǒu zhì lè, shì yì wú yì xiāo yáo yóu.
    自言其中有至樂,適意無異逍遙游。
    jìn zhě zuò táng míng zuì mò, rú yǐn měi jiǔ xiāo bǎi yōu.
    近者作堂名醉墨,如飲美酒銷百憂。
    nǎi zhī liǔ zi yǔ bù wàng, bìng shì tǔ tàn rú zhēn xiū.
    乃知柳子語不妄,病嗜土炭如珍羞。
    jūn yú cǐ yì yì yún zhì, duī qiáng bài bǐ rú shān qiū.
    君于此藝亦云至,堆墻敗筆如山丘。
    xìng lái yī huī bǎi zhǐ jǐn, jùn mǎ shū hū tà jiǔ zhōu.
    興來一揮百紙盡,駿馬倏忽踏九州。
    wǒ shū yì zào běn wú fǎ, diǎn huà xìn shǒu fán tuī qiú.
    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
    hú wéi yì lùn dú jiàn jiǎ, zhī zì piàn zhǐ jiē cáng shōu.
    胡為議論獨見假,只字片紙皆藏收。
    bù jiǎn zhōng zhāng jūn zì zú, xià fāng luó zhào wǒ yì yōu.
    不減鐘張君自足,下方羅趙我亦優。
    bù xū lín chí gèng kǔ xué, wán qǔ juàn sù chōng qīn chóu.
    不須臨池更苦學,完取絹素充衾裯。

    “胡為議論獨見假”平仄韻腳

    拼音:hú wéi yì lùn dú jiàn jiǎ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一馬  (仄韻) 去聲二十二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胡為議論獨見假”的相關詩句

    “胡為議論獨見假”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 “胡為議論獨見假”的意思和全詩出處介紹,以及全詩翻譯和賞析,“胡為議論獨見假”出自蘇軾的 《石蒼舒醉墨堂》,還提供了該詩句的全詩全文、翻譯、賞析、譯文以及詩意。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