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礬是弟梅是兄”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山礬是弟梅是兄”全詩
是誰招此斷腸魂,種作寒花寄愁絕。
含香體素欲傾城,山礬是弟梅是兄。
坐對真成被花惱,出門一笑大江橫。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賞析
在其他題材中,作者用梅花、蘭花等來和水仙比較,這首詩卻用人物作比。所謂人物,是傳說中的洛神。水仙花,放在盆中與水石同供,白花黃心,有“金盞銀臺”之稱,綠葉亭亭,幽香微吐,是冬天花中清品。曹植《洛神賦》:“凌波微步,羅襪生塵。”寫洛神飄然行水的姿態。詩篇開頭兩句:“凌波仙子生塵襪,水上輕盈步微月。”用洛神的形象來寫水仙,把植立盆中不動的花朵,寫成“輕盈”慢步的仙子,化靜為動,化物為人,凌空取神,把水仙的姿態寫得非常動人。微月,任淵注:“蓋言襪如新月之狀”,這說得通。但假如把“微月”看成步的補語,即謂緩步于“微月”之下,也是有依據的,《洛神賦》的“步蘅薄而流芳”句,“蘅薄”亦作“步”的補語。這兩句直呼“凌波仙子”,未寫到花,下面兩句:“是誰招此斷腸魂?種作寒花寄愁絕。”就由洛神轉到花,點出洛神是用以比花。上兩句寫姿態,這兩句寫心靈,進一步把花人格化,表現作者對花有深情,表現出它有一種“楚楚可憐”之態,像美人心中帶有“斷腸魂”一樣,使人為之“愁絕”。“斷腸魂”移來狀花,但說的還是洛神。洛神的斷腸是由于對愛情的傷感,《洛神賦》寫她:“抗羅袂以掩涕兮,淚流襟之浪浪。”這三個字無論說水仙或說洛神,都是很動人的,因為把其整體概括成為這樣的一種“靈魂”是有極大的引起聯想和同情的力量的。
前面四句,是扣住水仙本身的描寫;下面四句,從水仙引來山礬、梅花,并牽涉到詩人本身,作旁伸橫出的議論和抒情,意境和筆調都來個大的變換。“含香體素欲傾城,山礬是弟梅是兄。”上句仍從水仙說,用“傾城”美人比喻花的清香潔白的芳韻;下句則拿山礬、梅花來比較,說水仙在梅花之下而居山礬之上。山礬,這個名字是黃庭堅起的,山礬本名鄭花,木高數尺,春開小白花,極香,葉可以染黃,黃庭堅因其名太俗,改為山礬。他在《戲詠高節亭邊山礬花二首》的《序》中說到此事。用山礬來比水仙,也始于黃庭堅,有些人不服氣,說山礬和水仙不好相比,楊萬里《水仙花》:“金臺銀盞論何俗,礬弟梅兄品未公。”黃庭堅一時興到之言,不是仔細在那里品評。表面上,前五句都用美女形容水仙,寫得那樣幽細秀美,第六句忽作粗獷之筆,把三種花都男性化了,大談“兄弟”問題;前后不統一,不調和,幾乎有點滑稽。實際上,作者正是有意在這種出人意外的地方,表現他寫詩的隨意所適,抒寫自由,讀者用不著費心去考慮他的比喻是否完全貼切。這一句,作者有意使讀者驚訝于詩句的粗獷,驚訝于與前面描寫格調的不統一,不調和,還是第一步;作者還有意要把這種情況引向前進。最后兩句:“坐對真成被花惱,出門一笑大江橫。”被花惱,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杜甫與黃庭堅,都不是真正“惱花”,惱花是來自愛花。杜甫是惱賞花無人作伴;黃庭堅是惱獨坐對花,欣賞太久,感到寂寞難受。詩說賞花之后,想散散心,換換眼界,故走出門外。但作者所寫出門后對之欣賞而“一笑”的,卻是“橫”在面前的“大江”。這個形象,和前面所寫的水仙形象相比,“大”得驚人,“壯闊”得驚人;詩筆和前面相比,也是“橫”得驚人,“粗獷”得驚人。這兩句詩,不但形象、筆調和前面的顯得不統一,不調和,而且轉接也很奇突。宋代陳長方《步里客談》說杜甫詩《縛雞行》結尾從“雞蟲得失無了時”,忽轉入“注目寒江倚山閣”,“斷句旁入他意,最為警策”,黃庭堅此詩,當是仿效。清代方東樹《昭昧詹言》說:“山谷之妙,起無端,接無端,大筆如椽,轉如龍虎。掃棄一切、獨提精要之語,往往承接處中亙萬里,不相連屬,非尋常意計所及。此小家何由知之?”這些話,可幫助讀者認識該詩出奇的結語的用意和功力所在。
紀昀《書山谷集后》說黃庭堅的七言古詩:“離奇孤矯,骨瘦而韻遠,格高而力壯。”這一首詩,從整體看,是“離奇孤矯”;從前半看,是“骨瘦而韻遠”;從后半看,是“格高而力壯”。《昭昧詹言》評該詩的起四句是“奇思奇句”,“山礬”句是“奇句”,結句是“遒老”,也有見地。文學作品,千變萬化,有以統一、調和為美的,也有以不統一、不調和為美的。從不統一、不調和中看出它的統一和調和,是欣賞文學作品的關鍵之一。能夠掌握這個關鍵,就可以從該詩的不統一、不調和中看出它的參差變幻之美。陸游《贈應秀才》詩說“文章切忌參死句”,把問題看得太簡單,看得太死,往往就會走上“參死句”的道路,對佳作失之交臂。
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創作背景
黃庭堅被卷入新舊黨的斗爭后,曾貶謫四川的黔州(治所在今彭水)、戎州(治所在今宜賓)數年,1101年(建中靖國元年)五十一歲時,奉召自四川回到湖北,乞知太平州(治所在今安徽當涂),在荊州(治所在今江陵)沙市候命。此詩為沙市過冬時之作。這年冬天,作者寫了四題有關水仙花的詩,以這首詩最有有名。“山礬是弟梅是兄”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áng chōng dào sòng shuǐ xiān huā wǔ shí zhī
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
líng bō xiān zǐ shēng chén wà, shuǐ shàng qīng yíng bù wēi yuè.
凌波仙子生塵襪,水上輕盈步微月。
shì shuí zhāo cǐ duàn cháng hún, zhǒng zuò hán huā jì chóu jué.
是誰招此斷腸魂,種作寒花寄愁絕。
hán xiāng tǐ sù yù qīng chéng, shān fán shì dì méi shì xiōng.
含香體素欲傾城,山礬是弟梅是兄。
zuò duì zhēn chéng bèi huā nǎo, chū mén yī xiào dà jiāng héng.
坐對真成被花惱,出門一笑大江橫。
“山礬是弟梅是兄”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