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書搜孔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遺書搜孔壁”全詩
遺書搜孔壁,仙路隔秦封。
流水去無盡,故人何日逢?
鄉書經歲達,離恨轉重重。
作者簡介(朱之瑜)

朱之瑜(1600年11月17日~1682年5月23日),明清之際的學者和教育家。字楚嶼,又作魯嶼,號舜水,漢族,浙江余姚人,明末貢生。因在明末和南明曾二次奉詔特征,未就,人稱征君。清兵入關后,流亡在外參加抗清復明活動。南明亡后,東渡定居日本,在長崎、江戶(今東京)授徒講學,傳播儒家思想,很受日本朝野人士推重。著有《朱舜水集》。其學特點是提倡“實理實學、學以致用”,認為“學問之道,貴在實行,圣賢之學,俱在踐履”,他的思想在日本有一定的影響。朱之瑜和黃宗羲、王夫之、顧炎武、顏元一起被稱為明末清初中國五大學者。并與王陽明、黃梨洲、嚴子陵稱為余姚四先賢。
《漫興》朱之瑜 翻譯、賞析和詩意
《漫興》
遠逐徐生跡,
移舟住別峰。
遺書搜孔壁,
仙路隔秦封。
流水去無盡,
故人何日逢?
鄉書經歲達,
離恨轉重重。
中文譯文:
遠追尋徐子平的足跡,
移舟居住在別離的山峰。
尋找留在孔壁上的信函,
仙路被秦朝的封印隔斷。
流水向遠方流去無盡,
故人何時才能相逢?
鄉書歷經歲月傳達,
離別的憂傷轉而加重重。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的思念之情和對離別之痛的抒發。他渴望追尋徐子平的足跡和居住在離別山峰上,不斷尋找留在孔壁上的信函,希望能找到仙路,然而這樣的追尋遙不可及。流水一直向遠方流去,故人又何時才能相逢呢?久違鄉書雖然歷經歲月傳達到,但離別之痛只會轉而加重。
賞析:
《漫興》描繪了作者思念之情和對離別的悲傷。通過對徐子平的追憶和對離別山峰、孔壁信函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仙路和故人的渴望和思念之情。詩中以流水的流動來暗示時間的流逝和距離的遙遠,表達了作者對重逢的渴望。鄉書雖然傳達到,但離別之痛依然加深,更加凸顯了作者的離恨之情。整首詩雖語意簡潔明了,但情感卻深沉而濃烈,帶給人們深深的思考和感慨。
“遺書搜孔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àn xìng
漫興
yuǎn zhú xú shēng jī, yí zhōu zhù bié fēng.
遠逐徐生跡,移舟住別峰。
yí shū sōu kǒng bì, xiān lù gé qín fēng.
遺書搜孔壁,仙路隔秦封。
liú shuǐ qù wú jìn, gù rén hé rì féng?
流水去無盡,故人何日逢?
xiāng shū jīng suì dá, lí hèn zhuǎn chóng chóng.
鄉書經歲達,離恨轉重重。
“遺書搜孔壁”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二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