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噴雨泛長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噴雨泛長河”全詩
低飛昏嶺腹,斜足灑巖阿。
泫叢珠締葉,起溜鏡圖波。
濛柳添絲密,含吹織空羅。
作者簡介(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號貞觀。名字取意“濟世安民”,隴西成紀人(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唐太宗李世民不僅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位書法家和詩人。唐太宗開創了著名的貞觀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為后來唐朝全盛時期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礎,為后世明君之典范。廟號太宗,謚號文武大圣大廣孝皇帝,葬于昭陵。
詠雨翻譯及注釋
翻譯
遠處的山巒籠罩著一片烏云,大雨傾盆而下,河水上漲。烏云低飛使半山腰一片昏暗,風吹雨斜撒滿了山的曲折處。一串串雨滴如珍珠般滴下,又如珍珠般結在樹葉上;大雨在如鏡的湖面上泛起了一陣陣漣漪。柳絲在雨氣中一片迷濛(或說迷濛的雨氣使柳絲密密麻麻的分不出個來了),連綿的大雨如簾,風吹雨絲在空中織起了一片片羅幕。
注釋
“罩”的意思為“覆蓋、籠罩”,“罩云”的意思就是籠罩在天空中的烏云。“遠岫”是指遠處的峰巒。“嶺腹”即半山腰;“巖阿”是指山的曲折處。“泫”的本義是“水珠下滴”;“泫叢”的意思是“一串串下滴的水珠”;“締葉”是說“(雨滴)結在樹葉上”。“起溜”是指河水泛起了一陣陣漣漪。“含吹”這兩個字是唐代才有的詞,見于唐代的詩文中,它的本意就是“風吹”。如唐.李嶠的詩句:“青蘋含吹轉,紫蒂帶波流。”(〈萍〉)也許是古人認為風是“風神”從嘴里吹出的一口氣吧,所以把“風次”說成為“含吹”。
詠雨鑒賞
通過筆者的講解,我想大家可以發現,唐太宗寫的這首詩,每一句就如一段動畫,而整首詩又構成了一幅遠近景色結合的動態的“山雨飄灑圖”。各位讀者可以看看本文所配的圖片,這張圖片用“珠締葉”三個字就說明了,而“泫叢(一串串雨滴如珍珠般滴下)”的動態景象卻看不到。換一句話說,筆者所找到的這張圖片只是“泫叢珠締葉”這個動畫片中的一個畫面。
這首詩還有一個寫作特點是每句都包含了一個動詞的片語,這些片語是 罩云、噴雨、低飛、斜足、泫從、起溜、濛柳、含吹。這八個詞把雨寫活了,就好像是施雨龍王、推云童子、布風婆婆等天神在天上操控的那樣。現在有些人不相信有神的存在,認為下雨是自然現象,其實就筆者個人在很淺的層次上所見,所謂的“自然”其實是不存在的,神在控制著一切。請各位讀者權且相信有施雨龍王、推云童子、布風婆婆等天神的存在,并重新讀一下這首詩,可能您會發現對詩的意境的理解和您剛開始讀的時候不一樣了。也許您會發現,萬事萬物在唐太宗的筆下都是活的,都是有生命的。也就是把大自然的神韻通過詩的形式描寫出來了。
“噴雨泛長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ǒng yǔ
詠雨
zhào yún piāo yuǎn xiù, pēn yǔ fàn cháng hé.
罩云飄遠岫,噴雨泛長河。
dī fēi hūn lǐng fù, xié zú sǎ yán ā.
低飛昏嶺腹,斜足灑巖阿。
xuàn cóng zhū dì yè, qǐ liū jìng tú bō.
泫叢珠締葉,起溜鏡圖波。
méng liǔ tiān sī mì, hán chuī zhī kōng luó.
濛柳添絲密,含吹織空羅。
“噴雨泛長河”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