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書稠疊此山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天書稠疊此山亭”全詩
莫倚危欄頻北望,十三陵樹幾曾青?
作者簡介(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詩人、詞人、學者、藏書家。字錫鬯,號竹垞,又號驅芳,晚號小長蘆釣魚師,又號金風亭長。漢族,秀水(今浙江嘉興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舉博學鴻詞科,除檢討。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書房。曾參加纂修《明史》。博通經史,詩與王士禎稱南北兩大宗。作詞風格清麗,為浙西詞派的創始者,與陳維崧并稱朱陳。精于金石文史,購藏古籍圖書不遺余力,為清初著名藏書家之一。
《來青軒》朱彝尊 翻譯、賞析和詩意
《來青軒》是清代朱彝尊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天書稠疊此山亭,
往事猶傳翠輦經。
莫倚危欄頻北望,
十三陵樹幾曾青?
詩意:
詩的開頭描述了一座山亭,宛如堆疊著一本本天書般壯觀。接下來,詩人表達了對過去歷史的傳承之情,提到了翠輦,指代著古代帝王的車輦,暗示了昔日的輝煌和榮光。
在下一句中,詩人告誡人們不要頻繁地倚靠在危險的欄桿上北望,這里的北望可能指向長城,寓意著追憶輝煌已逝的往事。最后一句提到了十三陵,這是明朝的皇帝陵墓,詩人詢問這些陵墓的樹木是否曾經青翠。
賞析:
《來青軒》描繪了一種對過去輝煌的向往和對歷史的思考。詩人通過山亭、翠輦、十三陵等意象,喚起了讀者對古代帝王榮光和歷史的遐想。天書稠疊的描寫形象生動,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
詩人的借景抒懷,通過描述人們倚靠危欄北望的動作,表達了對過去的懷念和追溯的警示。他告誡人們不要過于沉迷于回憶,而應該珍惜現在和未來。
最后一句中的十三陵樹幾曾青的問句,既是對歷史的追問,也蘊含了一種對歲月流轉和變遷的無奈之情。這句話給人以思考,引發人們對歷史的反思和對時間的感慨。
整首詩詞通過對歷史的回顧和對現實的思考,表達了對過去輝煌的向往和對時間流轉的感慨,既有抒懷之情,又有對現實的警示,展示了作者對歷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天書稠疊此山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ái qīng xuān
來青軒
tiān shū chóu dié cǐ shān tíng, wǎng shì yóu chuán cuì niǎn jīng.
天書稠疊此山亭,往事猶傳翠輦經。
mò yǐ wēi lán pín běi wàng, shí sān líng shù jǐ céng qīng?
莫倚危欄頻北望,十三陵樹幾曾青?
“天書稠疊此山亭”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九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