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鳥畏人穿竹啼”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山鳥畏人穿竹啼”全詩
舟師失道隔煙問,山鳥畏人穿竹啼。
分類:
作者簡介(厲鶚)
厲鶚(1692-1752),字太鴻,又字雄飛,號樊榭、南湖花隱等,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學家,浙西詞派中堅人物。康熙五十九年舉人,屢試進士不第。家貧,性孤峭。乾隆初舉鴻博,報罷。性耽聞靜,愛山水,尤工詩馀,擅南宋諸家之勝。著有《宋詩紀事》、《樊榭山房集》等。
《荊溪道中》厲鶚 翻譯、賞析和詩意
《荊溪道中》是清代作家厲鶚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荊溪道中》
如畫云嵐西復西,
梁溪幾折入荊溪?
舟師失道隔煙問,
山鳥畏人穿竹啼。
譯文:
像畫一般的云霧飄蕩向西,
梁溪曲折地流入荊溪。
船師迷失了道路,在煙霧中迷惘地詢問,
山中的鳥兒因人類穿過竹林而感到害怕而啼鳴。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荊溪道中的景色和情感。荊溪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它的山川河流和云霧都給人以宛如畫卷般的美感。詩中的云嵐、梁溪和荊溪都是地名,通過描寫這些地方的景色和環境,抒發了作者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然而,詩中也透露出一些憂傷與迷惘,船師失去了道路,被煙霧所迷惑,無法找到正確的方向。山中的鳥兒也因為人類的到來而感到害怕而啼鳴,這似乎暗示了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和沖突。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自然景色,并通過景物的描繪表達了作者的情感。作者運用了象征手法,將云霧、山鳥和竹林等元素與人類的迷惘、困惑以及對自然的干擾聯系在一起,傳達出對自然和人類關系的思考。詩中的意象鮮明生動,通過對景物的描繪,給讀者帶來了一種美感和情感的共鳴。整首詩結構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贊美和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展現了作者細膩的感受和對人生哲理的思索。
“山鳥畏人穿竹啼”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īng xī dào zhōng
荊溪道中
rú huà yún lán xī fù xī, liáng xī jǐ zhé rù jīng xī?
如畫云嵐西復西,梁溪幾折入荊溪?
zhōu shī shī dào gé yān wèn, shān niǎo wèi rén chuān zhú tí.
舟師失道隔煙問,山鳥畏人穿竹啼。
“山鳥畏人穿竹啼”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八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