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處溪頭聽賣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是處溪頭聽賣餳”全詩
怪底桃花半零落,江村明日是清明。
作者簡介(黃景仁)

黃景仁(1749~1783),清代詩人。字漢鏞,一字仲則,號鹿菲子,陽湖(今江蘇省常州市)人。四歲而孤,家境清貧,少年時即負詩名,為謀生計,曾四方奔波。一生懷才不遇,窮困潦倒,后授縣丞,未及補官即在貧病交加中客死他鄉,年僅35歲。詩負盛名,為“毗陵七子”之一。詩學李白,所作多抒發窮愁不遇、寂寞凄愴之情懷,也有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詩極有特色。亦能詞。著有《兩當軒全集》。
《春興》黃景仁 翻譯、賞析和詩意
《春興·夜來風雨夢》是清代詩人黃景仁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夜來風雨夢難成,
是處溪頭聽賣餳。
怪底桃花半零落,
江村明日是清明。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春天的夜晚,詩人在風雨中醒來,感到自己的夢無法實現。他在溪頭聽到有人賣餳的聲音,這使他感到一種深深的遺憾。詩中提到的桃花已經凋零了一半,預示著春天的過去和逝去的時光。最后兩句表達了明天是清明節,也即是對逝去的人們的懷念和追思。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春天的夜晚景象,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對逝去時光的思念之情。詩中運用了自然景物和節日的象征,將個人的情感與整個社會的情緒相結合,展現了詩人對生活和時間流逝的感慨和思考。
首句"夜來風雨夢難成"表達了詩人在夜晚醒來時夢想未能實現的失落和無奈之情。第二句"是處溪頭聽賣餳"描繪了詩人在夜晚聽到有人賣餳的聲音,通過這一細節描寫,使詩詞更加具體生動,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失去的機會和遺憾的思考。
接下來的兩句"怪底桃花半零落,江村明日是清明"運用桃花的凋零和清明節的象征意義,強化了詩人對流逝時光和逝去人事的思念之情。桃花凋零的形象表達了春天的短暫,而清明節則象征著對已故親友的懷念和緬懷。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現了詩人的情感和對時光的思考,通過自然景物和節日的象征,將個人的感受與社會的情緒相結合,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是處溪頭聽賣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n xīng
春興
yè lái fēng yǔ mèng nán chéng, shì chù xī tóu tīng mài táng.
夜來風雨夢難成,是處溪頭聽賣餳。
guài dǐ táo huā bàn líng luò, jiāng cūn míng rì shì qīng míng.
怪底桃花半零落,江村明日是清明。
“是處溪頭聽賣餳”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