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轅鈴動曉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轅鈴動曉征”全詩
飛沙沉露氣,殘月帶雞聲。
客路逾千里,歸心折五更。
回憐江上宅,星漢近平明。
《曉行》張問陶 翻譯、賞析和詩意
《曉行》是一首清代的詩詞,作者是張問陶。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人語夢頻驚,
轅鈴動曉征。
飛沙沉露氣,
殘月帶雞聲。
客路逾千里,
歸心折五更。
回憐江上宅,
星漢近平明。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清晨行走的場景,以及詩人在旅途中的思緒和感受。詩人聽到人們的聲音,常常從夢中驚醒,轅鈴聲在早晨的征途中響起。空氣中彌漫著飛沙和凝結的露水,天空中還殘留著微弱的月光和雞鳴聲。詩人行走在陌生的客路上,已經走過千里,但他的歸心卻在深夜的時候被憂慮和思念打斷。回首望著江邊的住宅,星漢閃爍,離明亮的平明已經很近了。
賞析:
《曉行》通過描繪清晨行走的景象,表現了詩人在旅途中的孤獨和思念之情。詩人在行走的過程中,聽到了人們的聲音,但這些聲音卻頻頻打斷了他的夢境,使他不得安寧。轅鈴聲的鳴響象征著旅途的辛勞和奔波。詩中的飛沙和沉露氣象征著早晨的清新和濕潤。殘月和雞聲則勾起了人們對黎明的期待。
詩人行走在陌生的客路上,已經行程千里,但他的思念和憂慮使他無法入眠,導致他的回歸之心在深夜時分受到折磨。最后,詩人回望江邊的住宅,看到星漢閃爍,意味著平明即將到來,但他依然感到離家的距離遙遠。
整首詩通過對清晨行走場景的描寫,展現了詩人在旅途中的情感體驗。詩中運用了自然景物的描繪和聲音的提示,使讀者能夠感受到詩人內心的孤獨和對家的思念。同時,詩人對自然景物的觀察也增添了詩詞的意境和美感。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在離鄉背井的旅途中的心境和情感,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轅鈴動曉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ǎo xíng
曉行
rén yǔ mèng pín jīng, yuán líng dòng xiǎo zhēng.
人語夢頻驚,轅鈴動曉征。
fēi shā chén lù qì, cán yuè dài jī shēng.
飛沙沉露氣,殘月帶雞聲。
kè lù yú qiān lǐ, guī xīn zhé wǔ gēng.
客路逾千里,歸心折五更。
huí lián jiāng shàng zhái, xīng hàn jìn píng míng.
回憐江上宅,星漢近平明。
“轅鈴動曉征”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平韻) 下平十蒸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